心理健康教育

自我放逐的孩子

2020-11-03  本文已影响0人  品读生命

        动笔之前,查询了很多词语。我没有见过这个孩子,他在我脑海里的形象是被班主任和他的父亲“塑造”出来的,鉴于他们的叙述,我最终选择“自我放逐”描述他。

        先来说一说班主任给我的信息。孩子从本学期开学第一个月,先是断断续续以“感冒、拉肚子、流鼻血”等理由多次请假,因为疫情防控的要求,感冒请假至少在家里待三天,他也就隔三差五的到校。后来以流鼻血为由请假,第二天也不到校,班主任电话问询家长,家长反馈“孩子说流鼻血要在家待三天!”被班主任叫停后到校。其后就不再请假也不到校,询问原因,家长说是“到校之后难受,同学因为他是单亲家庭都嘲笑他,孤立他”,班主任和级部主任到家里做工作,又哄又鼓励,第二天到校,第三天开始又不来了,家长说怎么劝都不出门,持续在家近一个月就是左手手机右手平板,不停的打游戏,家长感觉孩子的状态日下,请求班主任再次帮忙劝孩子返校。

        与班主任沟通时,进一步了解了孩子的在校及家庭情况:自初一入校以来,性格比较内向,也比较孤僻,除了与两个同样玩游戏的同学交谈,很少与其他同学交流互动。上课不捣乱,但也不太听课,作业经常不完成,学习一直在班级末尾,英语甚至是26个字母都不能写全。在2019年寒假前,班主任与其妈妈沟通孩子的情况,其妈妈说,与孩子父亲离婚了,孩子以后归他管。班主任为此专门与其谈话“不管成人的事儿,做好自己的事情……”,孩子当时没有其他的任何不良反应。疫情开始后,孩子与其父亲和爷爷奶奶一起生活,父亲非常忙,经常性的不在家,老师经常是在钉钉群里与孩子交流,要等到很晚才能等到父亲的回话。疫情期间作业完成更是经常被督促。而其父母的离婚,据班主任了解,四套房子都留给了母亲,因为之前父亲喝醉酒的时候曾与其母亲签过协议,父亲认为那些协议都是签着玩的,哪能真的离婚呢?最后父亲被净身出户。

      本来电话约定好,父母同来咨询室,最终父亲来了,其母亲的电话在父亲和班主任的连续拨打下一直拒接中,后来母亲给班主任打电话说在参加一个丧礼,不能来了。

      父亲的介绍:自己有两个孩子,已经工作的女儿和小儿子。因为夫妻二人离婚,女儿离家出走,儿子现在不到校,自己很焦虑。没有诉说离婚原因,只说离婚之后自己带着孩子和父母住在一起。开学后,其母亲在周末曾接孩子到她的家中居住,孩子玩手机被母亲制止。而孩子发现了母亲在与他的新男友通电话,孩子将母亲的手机摔碎。第二天,又发现母亲与其男友打电话,孩子又将母亲的第二部手机摔碎,母子二人关系冰点。因为孩子不上学,其母亲也带孩子找了他们经常交往的一位咨询师,咨询后,咨询师与其母电话沟通,结果孩子妈妈摁开了免提,咨询师在电话中对孩子种种行为很不认可,并要求其母亲严加管教。被孩子全部听到,对咨询师极其反感,拒绝再做任何的治疗。母亲面对孩子的状况,开始放任不管。偶尔来看孩子,母子二人就大吵一架。最近的一次,母亲来看到孩子左手手机右手平板一直打游戏,怒将手机和平板都摔碎了离开。孩子自己将手机和平板送到了一个维修点,很快修好了手机。平板需要换件,父亲知道孩子的行为之后与维修店主沟通,以平板不好修为理由拖住不修,结果孩子隔一天去一趟,维修店主被骚扰的很无奈只好将平板修好。

        父亲说孩子在家里就是玩游戏,如果不让玩就各种发脾气。曾因爷爷奶奶劝阻的行为,与奶奶大吼,并将杯子摔碎在爷爷跟前。而父亲回家后,不等爷爷奶奶告状,孩子主动到父亲跟前表述“自己扔杯子到地上以制止爷爷说话的行为”,承认错误。父亲与孩子谈了两个小时的话,说爷爷奶奶不懂得怎么教育你,方式不对,但是也要体谅等等,勉强让孩子与爷爷奶奶道歉。对父亲轻描淡写的方式提出质疑后,父亲说自己朋友的孩子,有的离家出走,有的跳楼自杀住进医院,所以不敢对孩子采取过强的方式。也曾经用皮带抽打过他一次,当时就老实了。但也不能老是打啊……孩子目前在家周一到周五把自己关在家里玩游戏不出门,但是周六周天会跟他出门玩,因为周一到周五别人看见他,会问他怎么没有上学?周六周天则不会有这个担心。对于与其前妻沟通商议孩子的教育,其直接拒绝无法沟通……

        针对父亲的介绍,我与其做如下沟通: 第一,要让孩子心中“有畏惧,有规矩”。畏惧来自于父亲权威的确立。青春期的孩子自我意识增强,要求自由,但不能没了底线。作为父亲在看到他欺老不敬长的行为时,竟然只用谈话讲道理的方式,他感受不到自己行为的错误,也感受不到该给他指引方向的父亲的力量。所以,他的行为会不断的放肆下滑,现在把杯子扔到了地上,明天可能就会把杯子扔到爷爷奶奶或者父母的身上脸上。这样放肆的孩子,仅仅用说教的方式,是不足以让他把规矩记到心里的。孩子的礼貌、教养的责任在于家长,老师作用有限,请父亲思考更恰当的方式给孩子立规矩,划界限,树立底线意识。

第二,关于玩游戏和孩子做约定。最好能让孩子停止在家中的游戏,至少也能让他在规定时间里有始有终的玩游戏。如果让孩子继续待在现在肆意畅玩的舒适区里,孩子基本废掉。更何况孩子在网上除了玩游戏,还做什么,父亲一无所知,处于失控状态的孩子,有无限的“作”的可能。具体方法请父亲自主思索,想做到才会动脑筋。

第三,务必克服困难与其前妻沟通,即便做不到配合,也不要“诈尸式”的管理。想办法将两位老人隔离出来,不要让老人成为孩子要挟自己的“利器”。

第四,和孩子沟通成长环境的合理利用,树立“单亲家庭不丢人”的新意识,正确接纳自己,面对现实,正向成长。这个要求比较高,但如果前面的改变能做到,这个目标会比较顺利实现。

        父亲表示认同,表达感谢后离开。

        交流后的思索:一、混乱破碎的家庭,使孩子无法接纳,用“自我放逐”牺牲自己的方式企图唤醒父母,使家庭重回正常秩序。

二、丧失权威的父亲,使孩子不辨是非。“被禁止和拒绝”是孩子成长过程中不可或缺的过程,树立威严,才会让孩子清楚地意识到规则和界限。这个孩子面对父亲的“软弱”,有轻视,更有利用和试探,不断挑战父亲的底线,看看什么时候触底反弹,让父亲强硬起来,不但是对自己的教育,还有对失败的婚姻,可惜,孩子的“用心良苦”,父亲没有觉察,只有不断的退让,让孩子偏离轨道越来越远。

三、“诈尸式”不负责任的母亲,使孩子不知所措,只会无缘由的愤怒和不顾后果的发泄。“诈尸式”父母,是指父亲或者母亲在家庭教育中经常缺位,却又偶尔在某些看不惯的事情上指责孩子和另一方。但在不了解前因后果的情况下,这种武断的指责会给孩子和另一方都带来更大伤害。最好的教育和关爱是陪伴,而对“诈尸式育儿”的家长来说,以为平时三言两语,说几句自认为正确的话,就完成了作为家长的责任。此教育方式对孩子的成长有害无利,既影响了家庭教育的权威性,也会让孩子不知道听谁的好。因为被指责无法发泄,会把这种压抑的情绪泛化,对任何人都会有莫名的愤怒,不分时间场合的发泄。

        问题孩子的背后是问题家长,更是问题家庭!孩子的自我牺牲并没有唤醒父母的觉悟改变,孩子将会在自我放逐的路上越走越远……

上一篇下一篇

猜你喜欢

热点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