爬蚱——承满了儿时夏日的回忆
傍晚吃过饭感觉好饱,就在房间里原地踏步走。甜心姥姥看到了说:不如你去找爬蚱吧。
看到房间里的两个活宝,我没作声,便独自溜了出去。
不到8点。暮色还未完全笼罩大地。手里的手电筒好像还派不上用场。
可是走到大树下面,却是一片阴暗,远处枝头上的知了,正在“知了知了”地叫着。
这几棵老榆树分散地生长着。我来到这里时,邻居刚刚从这几棵树旁边走过,我打开手电筒,开始往树上照去。
从树底下的地面,照到树身,再照到树干,再转到树干的另一面,从上往下照。
这是今年第1次出来找爬蚱,和我预期中的不一样。以往来的时候,这几棵大树上总会有收获。如今,爬蚱是一年比一年少了。
沿着这几棵树,往北面的几棵杨树和桐树走去。总算找到了三个,转弯回来的时候,发现一棵桐树下面的砖缝里,露出了一只爬蚱的半个身子。我的手电筒一晃,它的头居然又缩了回去。
我当时还在想,现在的爬蚱都这么聪明了吗?看到灯光还知道躲避。
于是,我俯身过去,饶有兴致地把那半截砖头拿开。咦,发现,原来不是爬蚱呀,是一只暗棕色的小青蛙。
显然,当时并没有吓到我。
小时候找爬蚱时,总是找得很认真、很投入,有的时候,会看到树上有叠在一起的两个“金豆子”。
因为金豆子本身比爬蚱小,所以当两个叠加在一起时,便总是迷惑人。离树干有一段距离时,用手电筒远远照过去,总会以为是爬蚱。
夏天的天气温热潮湿,有时候也会碰到吓人的东西。
记得以前,大路旁有棵大半人高的椿树苗,它的叶子繁多黄绿,绿色的枝干直挺挺的,叶子从上到下围绕着枝干。
每次,等到我所有的地方都转完了,回家的时候,总会路过这棵椿树,就会用手电筒在上面照一下,大多时候是刚蜕皮的知了,在那叶子背面的爬蚱皮上倒吊起舞。
有一次,一如往常,我找完爬蚱回家的路上路过,走到那棵椿树苗旁,用手电筒照了一下。
当时正好有一条黄绿相间的蛇,盘绕在它黄绿的枝干上,那一刻把我吓坏了,我赶紧离开,走到马路上,定了定神,然后回家去了。
之所以有些淡定——没有大叫,是因为找爬蚱的时候,每年都会遇到。
有时候空地上没有树,爬蚱便会跑到墙角,顺着墙往上爬。
那是年纪还要小些的时候,我顺着墙角寻找,结果爬蚱没找到,一下就看到了墙根下面有一条蛇,吓一大跳。
虽然蛇不大,但当时我年纪也小,后来再遇到其他的小伙伴,还会告诉他们,在哪里哪里,我看到蛇了,让他们也小心注意。
这几天时不时地下场雨,正是爬蚱出洞的好时机。
昨天我在里面院子里,看到有爬蚱洞。当时李先生也在我旁边,我和他说:我告诉你个秘密,要不要听。
以前,我小时候特别喜欢找爬蚱。
记得一放学,把书包放在家里,然后就拎着水瓶装满水,出去找爬蚱。当时还是白天,爬蚱都在洞里,我就在地上找。
和李先生说着,我便想起,那小小的洞口,不规则的形状,上面偶尔有点儿松土,或者洞口拱起的土特别薄,或薄土微微向上卷起。
等到天暗下来了,我便把找到的爬蚱放回家里,这时大概就能找到十几到二十多个爬蚱。
然后我再拿着手电筒出来,都顾不得吃饭,找到大概过九点,爬蚱基本都没有了,该变知了的也都爬高找不到了,树林里手电筒的光亮没几道了,我也就回家了。
刚开始和最后几天找到的爬蚱少些,等到其中大雨过后的第二天,便是爬蚱出洞的鼎盛时期,干硬的土地被大雨浸润,爬蚱的两个前爪可以轻轻松松地“挖洞”了,最多的时候可以找到近百只爬蚱。
现在想想却是满满的回忆,而这个回忆,只关于夏天。
夏天的蚊子实在太多,我在这几棵大树下面,转了两圈,就找到了四只,准备回家。抬头看到甜心姥姥带着两个宝贝过来了。
我接过甯宝抱着她,姥姥又去转了一圈,一无所获。
这会儿大概八点半左右,我却在洞里发现了一只,把甜心高兴坏了,还给我竖起了大拇指:妈妈真棒!
夏日初次:五只爬蚱我们带着五只爬蚱回家来了,甯宝和甜心看着放在桌子上的爬蚱欢呼雀跃,好不开心。
甯宝不敢摸,不敢碰,看着在桌子上爬来爬去的爬蚱,咿咿呀呀地和我说话,而且时不时地拍拍我的胳膊叫妈妈,意思是要告诉我:爬蚱要爬走了。
甜心则不吃这一套,不管爬蚱爬到哪里,都得把它再抓回来。后来,有一只不动了,甜心告诉我:它难受了,让它歇歇吧!
至于是不是真难受就不得而知了。甜心又把爬蚱用蛋糕模具框了起来,真的是看到什么玩什么。
这时,我看了看手机,出去了一个小时,也才走了几百步而已。如果按正常散步走路的话,一小时可以走五六千步。
可是,于我,如此,或许才是最好的解压休闲方式吧。
喜欢~这关于夏日的所有记忆。这感觉,就像刚刚写完一篇文章,而后,意犹未尽、踏实满足、满血复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