村里的老人
今天没啥写的,回来陪老太太,村里老人的信息就听母亲说的多。现在小村里母亲眼里的老人只有5个,除了母亲,还有两个80岁出头的老太太,一个比母亲小一岁的老头,还有一个102岁的老头儿。
老太太A60多岁时老伴儿突然去世,夫妻俩没有生孩子,侄子过继给他们做了儿子。老太太父母去世的早,跟着哥嫂长大,挨打受气,据说不能生育可能跟小时候受的折磨有关系。老太太心地善良,勤劳能干,就是爱唠叨。老伴去世后,一心想找新老伴,儿子不愿意她找,她一意孤行非要再嫁。儿子无奈随她去了。老太太再婚十几年,心还是牵挂原来的家,新老伴也经常陪她一起回来看看。年纪都大了以后,老太太嫌弃新老伴脏,生气不把钱交给她管,其实钱任她花就是不给她管,老太太也是很会花钱。反正就是过了十几年老太太又不愿意跟新老伴过了,又回到了以前的家。回来后,80多岁的人,依然每天不停地干活,还经常给一家人做饭,说现在能干就多干点,自己老了干不动了还得靠人家照顾呢,又不是自己生的。其实她儿子媳妇都挺好,是她自己愿意干,闲不住。
另一个老太太4个儿子,老伴去年刚去世。老伴刚去世的时候,她很担心自己半夜突然走了没人知道,每天都要让一个孩子陪她住。现在习惯了,也一个人生活,四个儿子轮流给她提供食材等。老太太估计也是寂寞的,我只要出门,经常碰到她在外面转,有时还骑个三轮车出去。听母亲讲这两个老太太的八卦,有一天这俩老太太一起聊天,母亲说现在俩人好了又说话了,前一段俩人闹别扭不说话了。我问为啥,她说老太太B说老太太A聋子。老太太A生气了,其实老太太A从年轻时听力就不好,也说是小时候被打坏了,有说是因为在磨坊里太吵听力损伤了。
比母亲小一岁的那个老头,用母亲的话说,还跟个小伙子似的,头发乌黑,还能劈材,根本不像90多。老头儿的老伴比他小好几岁,前些年生病都是老头照顾。老头三个女儿一个儿子,跟着儿子一家生活,老头本就不善言辞,老伴儿去世后更沉默寡言,跟着儿子一家没什么存在感。只有一个女儿对他贴心,经常给他送些吃的用的,另外两个女儿完全指望不上。
那个102岁的老头儿,用母亲的话说,不能算他们一拨的,因为这人是吃商品粮拿退休工资的人。他有五个儿子两个女儿,几年前就见小儿子用轮椅推着他,据老太太B的消息说,这个102岁的老头每天要吃半碗肉,还能看报纸。据说现在几个子女轮着照顾,谁照顾,老头的工资给谁。老头儿的大儿子自己也要80岁左右了,还能去照顾别人么?
农村长寿的老头老太太,他们的长寿原因我觉得肯定不是他们多懂养生,家庭多么幸福,我觉得最主要是勤劳,心思简单,容易满足,其实就是认命。
今天母亲散步回来带回家一根树枝,笔直还有个树杈,母亲把树皮削掉,又在楼梯上打磨。我说给你买一根吧,母亲说我就是玩呢,看着挺好。我说你拄着腿能省点劲儿,你看爬山的都拄着杖。母亲说人家那是登山呢,我才不拄呢,都用上棍了,多丢kaiqi。要拄棍,那就快了。我说外婆好像很早就用拐杖了,母亲说外婆就是拿着也不用,经常被在后面,蹬蹬地走。外婆是小脚,我记得外婆是拄拐杖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