寿光记忆‖灶户村的“拾”事
作者:周梓朔
土改初期,寿光有赵生者,邑之王望庄人。幼丧父,与母相依,而家亦落,偶缺晨炊,仰屋无计,然其自幼进学甚勉,时就读高中于昌乐县吴家池子。
校去其家五十余里,往复皆步行也,行路必经处乃灶户庄孙氏之北茔。此处松高林密,墓冢鳞累,为人所畏,然此通路横绝其中,无以回绕之法也。一日晚,赵生得放伏假,与寿光寒门诸生相协步归,至田马街十字口,同学皆西去,余途遂莫与之相伴者。日将暮,其饭于道傍茶肆,以待与之同行之人。及日暮,未果,乃起身北行,尝以孤身穿茔地。此间长约一里,无一灯影,碑石林林,古木森森,狐鸣鸮啼,相映其中。幸得月朗星灼,可窥归路,意得以稍定也。
行久之,赵生遥见一巨碑影,龟趺螭首,心始觉喜,自知险路将终矣。未至,忽从路旁出一人,持一灯笼,向碑去。赵生大骇,欲呼而走,不慎趔趄仆地,仅得哀号耳。打灯人闻声而至,是一妙龄女,着斜襟白地青花衣,嬉笑曰:“我使尔惧焉?”赵生闻之心乃安,言:“天已暮,尔何至于此?”答曰:“予与母争吵不忿,欲寻族中尊长议评公道。”赵生未尝多思,起身言:“我欲还家王望庄,就此别过。”不料女言曰:“方与母生怨,今夜不欲归家,吾姥家即王望,我欲往,可与汝同行乎?”恰此时云遮星月,路径难辨,赵生思或可借灯盏之明,乃应之,相与归。
余路皆坦途,二人快步闲言甚欢。及至赵生门前,见为之留门。生曰:“进门小坐乎?”答曰:“夜已近二更,不便相扰,谢君一路伴行,无以为谢,仅此吃食之物而已。”乃自袖中取桃酥数枚,以手绢包之,递交赵生,匆匆而别。赵生摸黑入户,以告其母,母怪之,点灯视赠物,皆骇然,乃一茔头纸包一祭饼。赵生即刻病,寻医未果,不日卒。
赵母事后四处问听,得知:此女乳名换作“拾”,灶户庄上孙财主之次女,其家姊妹三。彼年因丹河下河水,西湾水漫圩墙半,村人多下湾戏水,三姐妹亦欲往,然系女儿身,多不便,遂趁近昏无人之际入水,然皆误度水之深浅,三人惟小妹得活。孙公失二女,悲极,然乡俗女未嫁而殁,不以入祖茔,乃命人以棺收殓,停于高地,甃封留口,可窥内里。后孙公夫妇卒,小妹嫁至邻庄,遇节常祭扫。后大姐冥配西乡某氏早夭之子,棺木得迁,高地之上惟余拾尔。此后,常有晚归之人隐约见一荧光自高地往之北茔。
后经中人媒说,赵母得见小妹其人,其年已逾古稀,然通晓时事,知其来意,言:“今已是新华,本不该行此旧俗,可怜我二姐今独在高岗,确是孤寂,其自寻婚家之谈,我只当汝至此之由因,无论虚实,择日自来起接便是。”
后冥娶之事成,遂无再现萤火之像也。
——————————————————————————
前几天,与文友周梓朔采风灶户村,拜访了孙志强老师,根据采访资料,回来后写了三篇,《淡泊名利,热心公益——记田马初级中学退休教师孙志强》《记录寿光‖灶户村采风纪事》《寿光记忆‖灶户村遗闻旧事》。
他在微信中说:“你写的三篇文章我都给孙老师看了,孙老师谦虚的说自己没有文上那么好,孙老师还说了两个故事作为补充,一个是村里的阴婚事件,一个是村里义士大败土匪王,头一个故事如果用蒲公的聊斋体写很有意思……”。
今天下午周梓朔发来了他用聊斋体写的发生灶户村的一起阴婚灵异事件,写的不错,分享一下。题目是我加的。
(图片取自网络与内容无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