乌托邦每天写1000字每周500字

动物凶猛?

2017-09-20  本文已影响106人  JKCP

文|JKCP

      我可以无视憎恶者的发作并更加执拗同时暗自称快,但我无法辜负喜好者的期望和嘉勉,如同水变成啤酒最后又变成醋。——王朔《动物凶猛》

故事发生在上世纪70年代的一个夏天,政局动荡,经济萧条,生活乏味。在北京的军属大院里有一帮精力过剩的少年,整天逃课,抽着烟,跟大人们贫着嘴,跟姑娘们搭着讪,跟其他地盘的打着架,充满热血,个个都想做大英雄,这出现在王朔《动物凶猛》里,听起来可能有点陌生,根据这书还改编出过一部电影,不管你看没看过,但是这名字应该不陌生吧——姜文导演的《阳光灿烂的日子》。

他们由于“不必学习那些后来注定要忘掉的无用的知识”而使自身的动物本能获得了空前的解放;

他们深知自己的未来已被框定于固定的范畴之内,所以他们一点也不担心自己的前程;

他们在现实生活中就只剩下随处发泄的精力、四处寻找刺激的欲望、自以为是的狂傲、随波逐流漂泊不定的心灵。

“我”天天跟一帮兄弟鬼混,不想上学,却对开锁产生了极大的兴趣,琢磨出一把“万能钥匙”,用钥匙进别人家“做客”,但每次拿走的物品一定不超过十元钱以上,只是一种爱好,很享受这种刺激。一日进入了一户人家里,却被照片中的女子深深的迷住了,“那个黄昏,我已然丧失了对外部世界的正常反应,视野有多大,她的形象便有多大;想象力有多丰富,她的神情就有多少种暗示。”“我”每天都在楼外观察试图见到这位姑娘,可惜徒劳。没想到第一次见她是在警局,她叫米兰。迷恋着,日子过着,还是鬼混,不过有了米兰。可米兰和高氏兄弟中的高晋越走越近,和我渐渐疏远。浪漫纯洁的感情最终还是被无法控制的兽欲所吞噬,而“我”也在这荷尔蒙中惶惶而不知所措。

我很向往王朔笔下的年代,那与现在的我们格格不入,但就是那么真实。“我很同情现在的学生,他们即便认识到他们是在浪费青春也无计可施”。王朔笔下那个年代的日子是单纯的,青春是荒唐的,“我们”是“活”的,“在我少年时代,我的感情并不像标有刻度的咳嗽糖浆瓶子那样易于掌握流量,常常对微不足道的小事反应过分,要么无动于衷,要么摧肝裂胆,其缝隙间不容发。这也类同于猛兽,只有关在笼子里是安全的可供观赏,一旦放出,顷刻便对一切生命产生威胁。”

失去了很多,收获也不少。在青春中走一遭,与其在乏味的现实中寡言残喘,不如去疯,为了自己的目的“不折手段”,嘿嘿,想想罢了,又有多少人能这么做呢?我也没做,因为不敢,因为顺大流。要什么兽性,兽性在学校这个笼子里都消耗光了,那逃跑啊,父母拿枪在笼子外等着你,家养比散养更被现在的大多数人接受,不是吗?当下享受阳光灿烂还是以后过阳光灿烂的日子?后者更被现在的大多数接受,不是吗?

青春,变了味,动物凶萌。

上一篇 下一篇

猜你喜欢

热点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