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竹,颱風新體驗,應有新思考!

2018-09-20  本文已影响68人  凌谷

    颱風“山竹”的來臨,給人一種十分不同的體驗。

    一方面,拜網絡科技普及之所賜,幾乎所有人都能透過各種媒體提早知悉這個超級颱風的情況,能即時查看最新情況,預測其路徑。所以,人們很早就開始購置各種避災物資,超市貨架上的物品被搶購一空。家家戶戶的玻璃門窗貼滿膠紙,有“米”字形的、“申”字形的,更有施咒作法寫着“山竹封印”的。許多住高樓或低窪地區的家庭,攜老扶幼拖箱帶笈,或投奔親戚,或逃離珠三角,人車塞途,蔚為奇觀……人們隨時在手機查看並與親朋分享最新情況,卻感到一種深深的無助感:無論科技多發達,在大自然的強大威力面前,一切都顯得那麼的渺小。維繫現代城市正常運作的交通、水、電、網絡等基礎設施,在狂風暴雨和滔天巨浪中,可以瞬間歸零。

實時氣旋動態

    科技的進步,讓人們目睹“飛燕”如何重創日本關西,看到汽車如何被風吹起來;透過衛星圖像看着比“燕子”強得多的“山竹”兩度換眼(置換眼牆),看着這個「五級颶風」肆虐菲律賓,看着它被呂宋島削弱後又在海上重新變強,看着它改變方向後又轉回來……感受到一切步步逼近,卻無能為力。這種清晰而漫長的無力感,在通訊科技還未普及前是難以想像的。我們所處的,是一個幸福時代,也是一個悲劇時代。是進步造成了更多災難,是幸福釀成無可避免的悲劇。

    漫長的無力感當然不好受,但災難確實比較容易凝結人們的關注力,也更有利集結力量。這顯然是好事,但更讓人期待的是,人們能透過災難真正意識到背後更巨大的氣候危機,進而看到真正的成因。我們需要在悲劇中反過來創造未來的幸福。

    等待“山竹”的黑夜,出奇平靜。明天,可能“山竹”會改寫歷史,卻只是新常態的又一個前奏。(凌谷)

原載澳門日報2018年9月19日新園地南書房

上一篇下一篇

猜你喜欢

热点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