己不由,心!
2017年12月7日星期四
晴天
《穿越两个,世界》其实只是在游览潭柘寺过程中的一个心境体会,
一个读者发来一个信息,说:咋感觉作者不信佛,但内心充满了平和与宽容。
我看着评论,笑了笑,
咋看出我平和了?宽容了?
之前看过一个视频,是希特勒的演讲,
这个视频的关注点,不在于他的演讲技巧,演讲内容,
我也听不懂叽里呱啦的声音,
但看着台上希特勒一抬头,一挥手,
台下稀里哗啦的成千上万的人跟着握拳呼喊着,
看着都振奋。
如果彼时彼刻,我是其中的一员,
我会不跟着呼喊,默默的走开么?
且不说,会不会被当成异类抓起来,
就那种热血沸腾的场面,刺激了每个脑细胞后,九成我也会融入进去。
被沦陷太容易了。
就像打仗一样,战火中,冲锋号一响,
大家都往前冲的时候,我也不会后退的。
所以只是一个心境体会,彼时彼刻罢了。
远远都还达不到所谓的平和,宽容。
环境的影响力太大了,毕竟我也只是个愚民而已。
守住内心,有点难,还得修行。
古时候,为彰显我泱泱大国的雄风,针对蛮夷愚民,主张教化。
现在,我等愚民如何被教化?
呃,说的太高了,还是说被感染吧。
今年过节不收礼,收礼就收老白金!
铺天盖地,狂轰滥炸。
不过这还不是高明的感染,顶多是暴力强拆的一级。
前两天,六子发明了个词,CQ。
Character Quotient,像IQ,EQ一样,品商,俗称人品。
人品这个词还是有点大,有很多词来描述,
比如善良,守时,守信,热心…….
似乎好的词语都可以往上堆砌。
不过,我们似乎忘了,人品的好坏,并不是一个一维的判断标准。
比如,我们常说不遇事,不见人。
我这个人怎么样,和我共事,与我遇事就能看得出。
可是放大来看,
看得出,是谁来看?
遇事,共事的人来看,但这个人代表了谁?个人?
也许我也在看,与我共事,和我遇事的人呢?
如果这个人,好,我就好。
可是如果这个人,不好,我何必要好?
当然不是说,我也要不好,而是中间状态,就这样。
东木君,就是这样的一个人。
2014年,东木离开菊花厂后,自己创办了一家网络工程公司。
刚开始主要是喝点汤。
因为一开始没有特别深的资质和品牌,去接大单。
都是别人接了单,他在从别人手里接些活,养着自己的团队。
有一次我出差,刚好去到他所在的城市,
就约着喝点,聊一聊。
他说了他做工程的故事。
现在做工程,其实不怕技术,不怕没人做,
各地起高楼的时候,总要布网络,也不怕没有单。
怕什么?怕拖着工程款。
东木君和我说,他干了这2-3年来,遇到了很多上家,也看懂了很多事。
我一听,我就特别感兴趣,尤其是这种经历了的感悟,痛的感悟。
毕竟让自己成长的,痛苦永远比欢乐来的更直接一些,更彻骨一些。
他们干网络工程,在最低的一端喝汤,其实和上家是没有什么谈判力的。
很多时候,是自己垫着钱先干着,工程做完后再结账。
他说,有一家是原来高中的同学做的。知道他创业,特别照顾他。基本上按照合同写的,预付款,验收款,尾款按时支付,合作的很舒服。即使有时的确是有困难,毕竟他的同学也要等着客户方支付欠款,会提前和他说明,做好资金流转的准备。
相比这家,还有一家,说起来是一个远方亲戚的公司。说是亲戚吧,其实在这个亲戚身上的经历,却是痛苦的,当然也成长了。
他说,亲戚这家,其实做的时间很长了,快5年多了吧。刚开始做这行的时候,就是找他取的经。第一碗汤就是这家给的。不过现在很少合作了,主要是和同学那家合作。
我问,受伤了?
他呵呵的笑了笑说,你咋知道?我一开始也以为亲戚好啊,沟通上至少好说话,不用绕弯弯。只是那时候入行不久,不明白里面的头头道道。被好说话这个词语给蒙住了。刚开始带我入行的时候还行,当然偶尔也有拖欠我货款的时候,但单子小,又是亲戚,也就没有在乎。后来他接了单约200万左右的单子,其实也不大,只是工期比较紧张,他做不完,直接找我给他做一部分,约80来万吧。
我没说话,知道他后面还有转折,我其实关注的就是这个转折。
果然,东木喝了口酒,继续说道:
对于当时的我,80万是个挺大的单子了,我还接不来。主要是怕自己垫资太多。这位亲戚应该早知道这里面的情况,见我犹豫接还是不接,就说首付款,不管客户那边有没有给,他都先给我10万。并说这是老客户,信誉好,给我定心针,他呢真是不够人手,让我算是帮他个忙。
东木说,本来我是不想接的,有多大的能耐,干多大的事情嘛。可是经不住亲戚的劝说,还是同意接了。也怪我当时经验不足,只想着做好工程,帮亲戚这个忙。到最后,工程结束后半年了,80万的工程款,我只要回来70万不到,全是人工物料了,自己一分钱没赚着,还垫了进去几万。团队差点夭折了。到现在还没结呢。
我问,为什么不给你结尾款啊。
他说,没有为什么啊,就说看给你介绍了这么大的单,这点钱急啥,对方也没有给他结,结了自然会给我。
我说,这不一样,一码归一码。
他说,得了,还好我那个高中同学那里挺了我一把,缓过来了,算是交了拜师费呗。现在想想,主要是我自己不够小心,吃了点亏。后来,我把这件事和我高中同学说了,你知道我同学咋说?
我说,还能咋说,说你傻呗。
他乐了,你说了一半,他的确说我傻,生意场上就是要合同办事,才能相互约束。不过在说我傻的后面一句,他又骂了我一句,说,你也瞎么?
我问,啥意思?
东木说,他的意识是说,我亲戚做了5年多,还是这个规模,只要花点心思去了解下,肯定是有问题的。他没说经营管理上的问题,只是告诉我一句话,你亲戚在找下一个。后来我又找人了解了一下,的确是。
我好奇,什么叫再找下一个?
东木说,其实就是我亲戚的关注点不在做好回头客,不再做好现有的合作伙伴,而是把焦点放在我这样的下一个目标上。明白了吧。
我恍然大悟,了解。聚焦在下一个目标,应该说的类似江湖行骗的勾当,只不过东木的同学不好意思说的那么直白罢了。
我说,你同学你说出这个话,真不错。
东木说,的确,我那同学才做了2年多,现在规模已经超过我那个干了5年的亲戚了。
我说,那你也不错啊,2-3年下来,你看看你,比以前在菊花厂好多了吧。
东木说,还行吧,只是这个行业本身的市场容量和门槛决定了,做不大,竞争太多。不过好在捆绑了几个大腿,现在不仅仅是汤了,有时还有点肉吃。上次我亲戚来找我,我直接拒绝了,呵呵,想起来就乐。
我问,怎么拒绝的。
东木没有直接回答说,他带我入行的恩情,我已经还报了啊。他拖欠的款,我也不催他了,就像高中同学说的,我是傻,但不瞎啊。当然我不能像他之前那么对我做的,去做回去,没有必要,而且一旦为了这口气,做出来了,也会毁了我这2-3年积累起来的信誉的。
的确,傻不傻,其实只是信息差和反应快慢的区别。有时候,别人不是傻,只是信任你。我们就不能把别人对我们的信任,当成是“下一个”。东木的做法,让我想起来一句话:
以恩报恩,以直报怨。
六子发明CQ这个词后,我第一个想到的,就是这个故事。
有的时候,我们总说,人在江湖,身不由己。
别人都这么弄,来钱快,
我不这么搞的话,我可能是个另类?
我不这么弄,我就傻了,我就会被吃掉?
真的是身不由己?
我认为,是己不由心罢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