仪式与心理

2018-04-18  本文已影响12人  启睿老爸

        今天有个朋友的朋友的爱人意外身亡,悲痛之心自不必表,却有一头疼之事找到了我求助——他三岁的女儿该如何面对此事,确切的说是该如何让女儿面对此事,告诉她还是瞒着她。

        他说完此事,我头脑里便浮现了一个场景:带着黑色袖章的懵懂女娃娃在妈妈的葬礼上抱着一个准备道别送给妈妈的礼物,她盯着带有妈妈照片的盒子被放入某个格子,跟爸爸一起坐在带有妈妈照片的墓碑前,爸爸悲伤而坚定地读者妈妈给孩子的一封信,其实那是爸爸头天晚上写的,读完告诉孩子妈妈就躺在这石碑下,想妈妈的时候可以来这里摸摸石碑,大声的喊"妈妈,我想你!"

        这个想象的场景模糊了我的双眼,心里一阵绞痛。对,这个场景是符合人伦常性的,所以我会动情。那毫无疑问,孩子应该出现在这庄严的仪式里,而不是在其他某个地方玩儿旋转木马而错过了应得应有的道别。这仪式是情感寄托转移的一个绝佳机会,有了这仪式,妈妈没有来得及说的再见才能说出来,有了这仪式,孩子才能用最心爱的玩具送妈妈一程,有了这仪式,孩子才能把妈妈融入那石碑,那封信,那帅最漂亮的高跟鞋,有了这仪式,孩子才能理解爸爸脸上久久不散的伤感,走了这仪式,孩子才能因为思念妈妈而哭泣,而不是因为不理解不知情而发脾气。

        孩子有权体验这份悲伤,孩子有权用悲伤祭奠妈妈的离开,孩子可以因为悲伤生病,孩子也定会因为悲伤的化解而接受妈妈离开的事实。

        愿孩子能让妈妈永存心间,共度此生。

仪式与心理
上一篇 下一篇

猜你喜欢

热点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