什么是好的教育
今天在抖音上看到两会期间,代表们各种新闻报道。
全国政协委员,江苏省锡山高级中学校长唐江澎,发表演讲谈到了什么才是好的教育,好的教育究竟应该是什么样?
高校长说好的,教育要培养的是终身运动者,责任担当者,问题解决者和优雅生活者,要给孩子们健全而优秀的人格,这样才能够赢得未来的幸福,造福国家社会。
一个学校如果只关注学生的分数,这个就会影响孩子的健全人格的培养,更会影响到国家未来的核心竞争力。
因为今天孩子的全面素质就是我们国家未来的整体实力,也就是我们社会的幸福的程度。
高校长引用了习主席在两会上提出来的八字方针,教育要培根、铸魂、启智、润心。
他指出这八个字,就是教育的真谛,教育的使命和价值。
习主席也强调,一个学校如果只关注成绩分数,这是不行的,因为没有培养孩子的健全人格。
一个人格健全的孩子才可能成长为一个人格健全的成人,然后承担社会上的各种任务角色,才能够获得幸福感,有担当感。
现在社会上流传的一个观点就是别让孩子输在起跑线上。于是各种兴趣班,补习班纷纷上线,有的孩子一个周末要上七八个补习班。
小小年纪上这么多的兴趣班,最终的结果是没了兴趣,也就没有了学习。
高校长还提出来了一个非常好的建议,他认为让幼儿园的孩子学会整理东西,远比多识几个字要重要的多。让孩子多读书远比让他们做那些阅读理解更重要。
我还看到另外一位两会代表甚至提出来了一到三年级的小学生,直接不要布置任何形式的家庭作业这样的议案。
细思我们的教育,一直是唯分数论。学校把分数看做评价教师的杠杆。学校看重分数,老师看重分数,家长更重分数。
我们的孩子只要到了上学的年龄,他全部的任务就只有一件学习。其他的生活技能,平时的家务活动,所有的这些全被家长包办代替了。
家长经常说的一句话就是,你好好学习,家里的一切都不要你管。
幼儿园的孩子,早晨起床自己不会穿衣服,吃饭需要人喂,家长端着饭碗追在孩子的后面喂饭,喂一口,他玩一会儿,再喂一口。对孩子习惯行为的养成,家长从没有有意识的去做过。初中的、高中的孩子不会洗衣服,不会做饭,不会干家务,不会整理自己的屋子。
他们会做的所有的家务活,就是在学校里面打扫卫生,这就是孩子们所接受的全部的劳动教育了。
我们的教育正在制造高分低能的应试机器。如何生活,如何参与到家庭的所有事物中来,让孩子感受到自己也是家庭中间的一员,家庭的兴旺发展与自己息息相关,这些家长似乎从来没有考虑过,也没有培养孩子这种意识。
孩子逐渐成长,在他们的意识中,除了学习其他的事儿都与他们无关。孩子变得非常自我、懒惰、没有责任心、没有担当意识。
家长就是给他们提供物质资助的,最坚强的后盾,他们却很少去关心过家长如何挣钱,如何生活。
经常听家长们感慨,孩子上大学以后很少打电话回来,能够接收到的信息必定是:没钱了,给打个钱吧。其他的交流几乎没有。他们不会去询问爸妈身体怎么样?工作怎么样?累不累?有没有按时吃饭?身体健不健康?我们的孩子变得多么的冷漠无情啊。
而孩子之所以成为这样,家长就是罪魁祸首。因为家长只关注了孩子的学习,孩子的才艺发展,根本没有关注过孩子人格的健全。家长一味的督促孩子学习学习,再学习。给他们报各种学习班。和别人家的孩子攀比,孩子的压力也非常的大,他的内心是抗拒的,排斥的。所以一旦他有了能力,有了机会能够脱离这个家庭的时候,他就会义无反顾的走了。
我们的教育似乎已经走入了误区。忘了初心,忘了来路。
只是盯着分数,分数能代表什么呢?分数只是一时一地的一种动态行为。说白了并不能代表一个人的真正的能力水平。
而我们却把分数当成了鉴定一个孩子的全部的标准。这个方向是不是真的就错了呢?
为了分数,小学的老师就给孩子布置了太多太多的作业。一个三年级的孩子,晚上的作业要做到十一点多钟,这严重违反了孩子的成长规律,教育教学的规律。
而这些是谁之过呢?应该就是我们的高考杠杆,唯分数论。
我们的教育真的到了应该改革的时候了,希望这次两会之后,我们的教育能够出现新的曙光,新的希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