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生的哲学

层次决定高度

2019-12-18  本文已影响0人  书路勤走

层次决定高度

许多人都有过类似感受:25岁以后,好像永远都在做着同样的事情,然后按部就班地生活。

每天坐地铁公交上班,然后做着重复的工作,然后下班,刷一会脸书涂鸭墙,逛一会淘宝,或是打一会游戏,然后睡觉,第二天再重复着昨天的生活,无尽循环。

尽管某一天你有冲动想要更换一种生活方式,身边的人又会用各种性别和年龄的标签来禁锢你:「都快三十的人,成了家就该稳定了,瞎折腾什么」、「一个女孩子家,要学这么多东西干吗」.......

于是,你就心安理得地过着日复一日平庸的生活。

到最后,你会发现你已无法摆脱这样的生活方式了。究其原因,说到底,是你见识的太少了。

有这样一个故事。

有一次,清末民国时期著名的国学大师王国维先生邀请早已退位的清末帝溥仪到家中做客。

当他热情地给小皇帝展示自己珍藏了半生的古董字画、金石玉器时,溥仪并没有太大兴趣,反而随手指了几件,告诉王国维说这些都是赝品。

王国维当然不服。这些珍玩都是他凭藉自己的美学、史学造诣挑选出来的,怎么可能是赝品?王国维心里想,可能是小皇帝没仔细看。

溥仪走后,王国维就迫不及待地找来了道行更深的好友来帮忙鉴别,又去古玩店找行家,结果却是一致的:这几件「珍品」,确实是赝品。

这件事后,「金石大师」王国维对这位年纪轻轻却见识如此之广的溥仪佩服得五体投地。

当他再次虚心地向溥仪请教鉴别方法时,溥仪说:「我也不懂你们说的那些个鉴别方法、技术啥的,我就是看你那几样玩意和我家里的那些有些差别罢了。」

如此霸气的回应,不得不感叹他的见识。

当你没有见过最好的,你就常常误以为自己目前所拥有的就是最好的,从而将自己禁锢在小小的世界里,而忘记了世界之大。

换句话说,见识少的人,很难感受到外面世界的精彩。

见世面这种事,真的急不得

知乎上一位网友说得好:

「一个见过大世面的人,会讲究,能将就,能享受最好的,也能承受最坏的,见过世面的他们自然会在人群中散发不一样的气质,温和却有力量,谦卑却有内涵。」

这种「不一样的气质」如何修炼而成?

作家毕淑敏堪称是当代颇有见识的女性。她说过:「人生不可省去的有3件事:学习、旅游、健身。」

关于学习,三毛说过:「书读多了,容颜自然改变。许多时候,自己可能以为许多看过的书籍都成过眼烟云,不复记忆,其实它们仍是潜在气质里、在谈吐上、在胸襟的无涯,当然也可能显露在生活和文字中。」

不仅学能变化气质,旅游同样如此。

海明威曾经说过一句话:「如果你足够幸运,年轻时候在巴黎居住过,那么此后无论你到哪里,巴黎都将一直跟着你。」

当然,读了几本书,出了几趟远门,不是就代表你见过世面了。

所有光芒,都需要时间才能被看到。

王家卫曾说,人的一生是见天地,见众生,见自己的过程。

真正见过世面的人,见过天地之美,见过众生之苦,最后找到了自己想要活成的模样。

换句话说,当你在一次次努力付出,终于知道什么才是真正的好之后,你会为此坚持下去,成就气质与修养,最终你才能成为一个真正见过世面的人。

上一篇下一篇

猜你喜欢

热点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