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良心哲学》《正能量大讲堂》《良心文学》

养浩然之气

2023-08-23  本文已影响0人  乐德乐

公孙丑问:“请问老师的优点是什么?”

孟子说:“我知言,我善养吾浩然之气。”

公孙丑从来没有听说过,马上问:“什么是浩然之气?”

孟子告诉公孙丑,浩然之气很难用语言来表达,作为人体之气,它至大至刚,必须用正直来培养它,而不要损害它,那么这个其就能充塞于天地之间。浩然之气,作为人体之气,必须符合仁义和天道,否则这股人体之气就泄了,就不是浩然之气了。浩然之气必须集义才能成就,不是义袭就可以得到的,只要做了一点有愧于心的事,浩然之气就泄掉了。

浩然之气一词,是孟子的首创,孟子自己的解释很简单,它其实就是人的本性而产生的一股气,是每个人天生就具备的,但它很容易遭到世俗世界的损害,因此必须时时养护,使他不受到损害,只要做了一件亏心事,它就不在是浩然之气。浩然之气是内在的,不是外界赋予的,因此企图通过作一两件轰轰烈烈的善事好事,就得到浩然之气,那是不可能的。

但是,孟子在解释的过程中,用了“集义”和“义袭”等新词,后世对这些新词的诠释都是可以写成一篇论文的,这里就不展开了。简单地说,集义就是,在日常生活中从点点滴滴做起,不以善小而不为,不以恶小而为之,日积月累,浩然之气才能保存完好,所以儒家经常说“存养”心性,因为它本来就是存在的,不是从无到有培养出来的。打个比方,肾元之气是天生的,我们要使元气不失,必须养胃气,这个养胃气就是日常的修行。但他们之间也有区别,人的肾元之气是有区别的,但浩然之气每个人都一样。

所谓义袭,就是通过义举来突然得到,相当于作秀,甚至是弄虚作假。

 所以孟子批评告子说,告子不懂得什么是义,因为他认为义是外在的东西。

从这里我们可以发现,义,虽然是通过外在的行为表现出来的,孟子也强调集义,就是从外在的点点滴滴去日积月累,但这些行为的本质都是发自内心的,不是装模作样刻意做给别人看的,而是对自己的良心有一个交待。

孟子接着解释道,养浩然之气,必须通过具体的事情来实现,但你不可以有意必之想,水到渠成方是正路,既不能把养浩然之气这件事抛到九霄云外,也不能试图走捷径一蹴而就养成浩然之气,它必须是每天下功夫去维护的。

必有事焉而勿正,这个正字用法比较特别,是“预期”之义。如【公羊传·僖二十六年】师不正反,战不正胜。所以,必有事焉而勿正,就是毋意必的意思。

孟子举了一个宋人揠苗助长的故事,来说明“勿助长”,这个故事大家都很熟悉,就不再赘述了。

孟子最后感慨说,在修身养浩然之气这件事上,能够做到不揠苗助长的人很少。认为修身无益于养成浩然之气而自暴自弃的,犹如不为禾苗锄草;而急于求成的人,则犹如人为地拔高禾苗,不但没有好处,反而会害了它。这个有害,其实也可以深究,但这里就略过了。

【《孟子》简读之公孙丑篇04

上一篇下一篇

猜你喜欢

热点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