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ife for Design

大数据时代,基于标签的DSL与UX (四、玛雅预言)

2016-12-19  本文已影响77人  我是仔仔侠
玛雅预言

根据玛雅历法的预言传说,我们所生存的世界,共有五次毁灭和重生周期——每一周期即所谓的“太阳纪”。

迷失在大数据神话中

我并不知道你为什么会看到这篇文章?

无论如何,你只是花了一个微小的碎片时间点击、浏览、退出这篇文章,好心人也许留下一个赞或者打赏。

都叫你好心人了,点赞和打赏请移至最下方... 然后你就可以默默退出了,PV UV都有了,哈哈!

图片摘自网络

当今时代,人用了大量碎片化的时间在互联网、物联网甚至各处留下了自己的踪迹。这些被视为珍宝,名叫大数据。于是一个个企业盯上了,在风头浪尖鼓吹自己的大数据方案,业内领先(现在不能说第一,你懂的)。

所谓外行看热闹,内行看门道,真正能够驾驭这些数据的,能有几个?不服,你先解决我开篇说的那个问题。

今天开始不再卖关子,干货满满。

信息在大数据时代的定义

想想之前几篇里提到的故事,看到的都是 标签 分类 模型 关系 等字眼,估计你该纳闷了,这和大数据有个毛线关系。

其实,我说的是信息的定义。

也就是这个时候,我们已经被各种系统、应用、软件包围着,它们为我们提供着各种服务,让我们高效工作、学习、生活。无论你是一个产品经理,还是一个开发人员,抑或一个经营者,你是不是都觉得,这些app仿佛只能活在他们自己的圈子里,无法有效的贯通、合作。于是每个人在不同app上的行为变得割裂,信息更加碎片化,关系变得更加迷离...

这,不是信息的错,而是我们的社会化生产产物和各种利益冲突,让我们不得不面对这种现实。所以要解决信息碎片化的问题,首先我们要提一个假设:

假设信息间不存在不可解决的人为障碍。

我知道这只是个无聊的假设

记得在学数据库、数据结构、知识库等内容时或多或少会提及RDF(Resource Description Framework)。我认为不管科技如何进步,这层抽象似乎永远不变,变的也许只是对于资源的描述方式。

我不是什么专家,更没有什么语出惊人的神作,我只是尝试从最朴实的理解出发,以我能理解的上限来诠释这一切。

还是那个问题,你为什么会看到这篇文章?

在这个问题里, 文章 其实是标识两类资源, 数字物料。而这个问题却指的是:

这两个资源建立关系前的路径是什么?

换换其他问题,或者你生活中的实事,想想看有什么不能用资源来描述呢?

所以我理解:

信息就是对于资源的定义、连接以及查找。

回想我们建立的各种应用、系统等,其实解决的都是资源问题,只是解决方式受限于技术,受限于我们对常规的理解。从本篇开始,我们尝试着从一些实际的、简单案例出发去构建一个小而全的信息世界,并定义一套DSL来用计算机的语言描述它,并展开丰富想象来策划一系列让人兴奋的UX体验!

知道什么是坑吗?自己挖的自己懂...

全文终
于开始了...

上一篇 下一篇

猜你喜欢

热点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