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农妇没上过学,却读懂了上下五千年
这位老农妇是我的邻居二叔婆,今年86岁。
二叔公自我记事起就不在了,听说是早年英逝。二叔婆一直是一个人住,小院里那几盆茂盛的花草,一把小板凳,几本被翻得有点破烂的书,就是她的老伴。
在我们这个以种植、养殖维持生计的农村里,爱干净、喜欢看书的她显得有点与众不同。她的衣服总是干净整洁,头发用精致的夹子别起来,几年前每逢过年还烫个得体的卷发,这气质形象更像是城市里的知识分子。
村里的老婆婆都喜欢找她聊天,往往是皱着眉头进去,微笑着出来。问起原因,二叔婆说,“可能是墙上挂着的《莫生气》发挥作用吧”。她想了想又补充,“我就给他们讲历史故事,听完她们就不再生气了”。
二叔婆对中国历史非常熟悉,偶尔还能吟几段诗词。但你估计不会料到,这位爱讲故事的老人,从没上过一天学。
她不是不想上学,而是时世不许。二叔婆的童年在抗日战争和国共内战中渡过,在她六岁时,抗日的战火烧到她的家乡,为了避难,同时也为了生计,她和其他兄弟姐妹被逼分别被卖给富裕点的家庭。
她被卖到广西一位富农家里当丫鬟。小姐请了私教,给小姐倒水时,她偷偷认了几个字。当时没有笔和纸,她想学写字,只能用手指在地上描。直到现在,她还不怎么会握笔。虽然很苦,二叔婆很感恩这段经历,让她有机会近距离接触文字,给她打开知识的大门。
但好景不长,战争很快漫延到广西,她的东家也得逃难,没带上她。她无家可归,也不知怎么归,自己一个人边问边走边打工,花了几个月奇迹般地回到家乡,找到了父母。但家里穷,不能多养一个人,于是她又跟随亲戚去到广州、佛山等地找工作。虽然没机会读书,也算开了眼界。在那段时间,她最喜欢的就是在茶楼听人家讲故事。
就这么过了几年,到了十五六岁,她顺应家里的安排,嫁到了我们村里。
没上过学,一直是二叔婆的心结。她一直没放弃对知识的追求,在知识面前,总是很谦卑。我爷爷算是有点文化,她经常拿着书籍报刊问我爷爷,这个字怎么念。后来是问我爸,再后来就问我,直到凭我的知识存量已经无法回答她问题。她还向我借上学时的历史书、社会书、语文书。她小书架上的书都显得有点破旧,那些书不知被翻多少次了。说起这个,她有点不好意思,“玉儿,二叔婆年纪大,记不住,只能多翻几遍”。
有时,当看到兴起,她会端着书走进我家,感叹地说,“玉儿,你看秦始皇这么厉害的皇帝,却没有培养好后代来保住国家!越王勾践卧薪尝胆,看起来很可怜,但后来却有了福报……所谓福兮祸之所倚,祸兮福之所伏~”
每每那个时刻,我都不得不感叹,什么是读书人?有的人读书了,一问三不知;有的人没读过书,却能经过自身努力成为学问人。学习可以是一个人一生的主题。
本文系半撇私塾新媒体创意写作项目里程碑作品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