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爱”说起——读《爱心与教育》

2021-01-31  本文已影响0人  多嬲

      在《爱心与教育》的阅读交流环节,波涛老师她们三个从漱丽老师“我该怎么爱孩子”的问题说起,抓住“你的爱是从谁的角度出发的”展开,一番精彩而热烈的交流探讨,不但让我们明确了为人师者该给予孩子所需要的爱,要爱得智慧……在这个话题暂告段落时,尽管紧张,我还是忍不住上麦,尝试着表达了自己读完此书的感受。

      原本读完《爱心与教育》,感受最深的是自己对学生爱得还不够,或者说自己貌似更多的是打着“爱”的旗号在对学生进行着“伪教育”。为什么?因为我对孩子们的爱自己感觉与李老师相比,离“无条件地爱”还差得远,总是有意无意地会有附加条件,比如要学习,比如要听话,要听我的话……如果无论我怎样做,你就是不学习,你就是与我对着干,那对不起,我可能就“不爱”你了!

    可是,李老师呢?他永不放弃!用他的原话说就是对孩子除了“真诚热爱”“平等对待”,还“永不绝望”。他是如此说的,也是如此做的,对万同的教育是个典型的例子。当万同因雨后毁坏学校田径场,李老师同学校协商让他做了校文明秩序“纠察小分队”队长后,万同好了一段时间,但当着当着就“变味”有点仗势欺人了。一次因其检查态度粗暴被初一(2)班班主任斥责,他怀恨在心,竟为了报复私下偷闯初一(2)班班主任办公室,一番打砸,性质恶劣……这件事后,李镇西老师说自己对万同也感觉“黔驴技穷”,然而,可贵的是他却没有放弃,“仍苦苦思索”,最终想出了提前公布期中考试作文题,借同学们观察监督的力量来帮助万同。其实想想,《我为万同的进步而高兴》、《我为万同的退步而痛心》、《感谢同学们的帮助》(万同写),这些题目下的文字出发点是帮助教育万同,但一旦出炉对其他孩子又何尝不是一种互相教育或者自我教育?貌似有点儿岔题了,其实我想说什么?我想说,问题学生总会有,但李老师告诉我们,“永不绝望”,永不放弃,只要去想,方法总比问题多。

        李老师对万同的教育让我再次坚信这一点——这才是真正的无条件的爱啊!

      李老师还有一点让我感受很深,就是他对学生的持续关注。整一本书,大家可以看到,无论是问题生万同,还是优秀生王铜,或者是陌生的学生杨守丰(杨守丰去世,李老师延续关注了她的朋友闻春晓、冯珉娟),李老师对每一个孩子都不是只关注他(她)的初中、高中或者某一阶段,他往往是自始至终,即使他(她)走向社会,李老师也会一如既往地关注。这是什么?这只是关注一个孩子吗?我觉得不是,这才是真正的关注人发展的教育,或者说李老师他有着天生的“教研”意识,或者说他自觉地就一边育人一边课题“教研”了……确切地说,我不知道自己该如何评价李老师这一习惯做法,只是觉得这是真正地把教育当事业来做,这值得我们每一个老师深思、学习。

上一篇 下一篇

猜你喜欢

热点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