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书

读《皮囊》

2023-12-06  本文已影响0人  Ooutstanding

很多年前,我止步于母亲的房子这一篇。可能那个时候的我,不理解,也不懂母亲的执拗与坚持。

近来一位朋友分享:“…这个城市里的很多人都长的像蚂蚁:巨大的脑袋装着一个个庞大的梦想,用和这个梦想不匹配的瘦小身躯扛着,到处奔走在一个个尝试里。而我也在不自觉中成为其中一员。”突然觉得,这个时候我能懂他的文字了。

厚朴篇

理解自己最好的方式——路过我们生命的每个人,都参与了我们,并最终构成了我们本身。他直面了自己内心,写了身边的人,我们看到了自己,看到了遇见的每个人。某方面,我有着类似的务实细腻,所以在我自己的理解下,试着读懂他的每一个字。

作者很多时候只是在跟自己对话,回答自己内心的很多命题,故乡和远方,理想和现实,亲人的生老病死,身体上的情感和欲望。然后这些事情,普通却弥足珍贵。

如今我不再执着于纠结故乡与城市的去留,或是非得成就伟业,实现伟大理想才是终极目标,这会让人很累,而且这种普世价值观,是世俗赋予我们的,不一定是我们需要的。找到自己舒适的状态就好。我更喜欢且享受同作者一样,体会着身边的人,事,见他人,也如同见自己。

最喜欢“厚朴”这一篇,很多人觉得作者在对于他失败的朋友,彰显自己的优越感。首先,未经他人事,我们又凭什么站在道德的至高点去评判,假如厚朴是你的朋友,你帮吗,或者你有能力帮吗,物质上或者精神上?

我有个类似厚朴一般的朋友,她自信,掌控欲十足。她希望走进有钱人的圈子,不断地知识付费,每段时间段都有个伟大的目标,留学,澳洲打工,保险,贷款,法律……她总会觉得带给她新的价值观,新的知识面的人很优秀,但是另一方面是不是说明,他们只是懂了我们未曾涉及到的一面,因为自己未曾接触过,所以别人说了九牛一毛的时候,在我们这里显得稀缺震撼?

她经常性离职,负债十几个w。她称自己是“负婆”,坚信自己有一天会成为“富婆”。她有无限的精力,离职的时候也忙的不可开交,她需要融入社会,寻求外界的认同。她喜欢别人夸她自信,有气场,勇敢,享受在人群中做最出众的那个~

对于不认同她的人,比如亲姐姐,被拉黑删除。我在想,之所以能够我们俩走这么近,除开从小一起长大的原因,还有我从来不会评判她,劝说,而是听她说。她也只是需要倾听者,她不需要我的建议,我也从来不是她愿意听建议的角色。就好像蔡崇达面对厚朴——“我知道自己劝说不了厚朴,我们能成为好朋友,正因为我们是相反的人。”

也可能因为她有信仰,她相信S会帮助她实现理想。

另一方面对于她,我心生佩服,她勇敢,无所畏惧,不像我们大多数人,想的太多,顾及的太多。从来我的想法,都是她推着我去实践。或许她会成功,也祝福她成功,可是成功又是什么?我们每个人最终要抵达的是什么?或许她有她的“病”,我有我的“病”。

后来因为借钱,她和我绝交了。再因为某件事情,恢复了联系,她也会偶尔来我家坐坐,说最近离职了,说最近找到了新工作,说不太想去澳洲了,说面试的老板夸她有气场~~我都听听,开玩笑调侃,再鼓励她。但是心里也默认我们再也回不到从前亲密无间,也注定不是一路人。

对于这类人,要么成为和他一样的人,要么得懂得,道法宽只渡有缘人,很多事情,唯有自渡。人们很难接受厚朴的结局,只是大家都憧憬奇迹的发生,期待事物美好的一面,可是生活就是生活。

作者写天才文展,写厚朴,写阿小,也正是用心记录着曾经他在意的参与过生命中的人,有遗憾,有耿耿于怀,他尊重也理解,但也意难平。

我们无法看清世界上的很多面,但是不断行走,认识自我的同时,请不要用简单粗暴的言论,对待复杂多变的生活,平等的尊重每一个个体,待万物以和。

《皮囊》
上一篇 下一篇

猜你喜欢

热点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