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堂上的游刃有余,源自课下的充分备课
2021-03-09 本文已影响0人
间世居张建文
3月8日听课反馈
昨天听了两节课,一节语文课,一节历史课。
语文课的课题是曹操的《蒿里行》。这节课主要让学生来提问并回答,其实老师心底并不踏实,所以第一张幻灯片后依然像通常那样做了完整的PPT,以防学生提不出问题时,继续按原来的方式讲下去。但结果却是,学生提问很积极,且质量很高。围绕学生的问题,把整首诗就讲通了,甚至更深入。而老师准备的课件内容根本没有用,整节课只用了一张幻灯片。
这节课精彩之处在于,教师的评价很到位,及时给予回答者以相应的评价(1——5分不等),没有问题且不回答问题者直接扣分,让学生体验到思考的重要性。当然,因为在课改初期,教师的倾听和编织意识还不够自觉,归纳总结意识也还薄弱,错过了一些深入探讨的最好时机,但已经呈现出了小组合作学习的魅力。
老师课后感叹道,小组合作学习省去了做课件的时间,但对备课要求更高了。
历史课的课题是农业社会扩张的原因与方式,让学生根据材料进行归纳总结。学生讨论也很热烈,基本把材料中包含的要点都总结出来了,学生表现出很好的思维能力,但老师囿于自己的标准答案,不能对学生的回答进行恰当点评,最后还是直接呈现了自己准备好的答案。
最后学生疑惑地问,老师,我刚才的回答怎么不在答案里。
在听课中发现,课堂讨论的效率不高,还是小组建设的问题。在听课过程中发现,一些小组未展开有效讨论,询问组长是谁,组员互相推脱。另外,小组讨论缺乏记录意识,本来在讨论时总结出四条,发言时却只能说出两条。更重要的是,教师尚缺乏总结归纳意识,帮助学生将有价值地观点呈现出来,形成共识。当然,这是第三环节,课堂精讲的问题,这个问题后期再跟进。
小组合作学习对教师的要求确实很高,希望学校指导小组的成员进行听课反馈,对教师进行有益指导,尽快完成小组建设,提高合作学习效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