年少时

2018-12-09  本文已影响0人  白鸟集

今天看到一个关于壮族的介绍,一种有 古壮字,黑衣服饰,龙脊梯田,中国四大名锦之一的“壮锦”,传统民居——全干栏房,都是隆林县古壮寨保存最为完整和古朴的壮文化元素,还有那不绝于耳的嘹亮歌声,寄托的是人们对刘三姐的思念和对丰收,对爱情的美好向往,更激起了我对懵懂童年的美好回忆。小时候跟奶奶一起看过的《刘三姐》,到现在依然记忆犹新。

小时候,家里有两间平房,门前有一个没有围墙的院子,左边呢是一排瓦房,住着我奶奶,叔叔,伯伯,爷爷在我出生三天后就去世了。邻居喜欢聚在我们这个院里,特别是在夏天的傍晚,家家户户吃饭都特别早,然后洗个舒舒服服的澡,好出来乘凉,摇着蒲扇,聊着家长里短,我们家有两张竹床,每当这个时候就可以派上用场了。有天晚上,一个阿姨邀请大家去她家看新买的碟片《刘三姐》,那个时候,碟片都是新鲜玩意,所以都去了,我闲着没事,也让奶奶带着我去,只要是热闹,我都喜欢凑,虽然看不懂里面的剧情桥段,只知道山歌是好听的,你来我往,很有趣。那晚,似乎所有人说话都带着点山歌的调调。

我记得小时候最喜欢往大姑姑家跑,所以每到星期五放学回家,我就会问奶奶:“去大姑姑家吗”?她每次都会带我去。大姑姑住在另一个村,离的还比较远,大概一个半小时的路程,那个时候还没有车,全靠一双腿,跟在奶奶身后,就那样慢慢的走着走着,有时候奶奶会问我:“走的动吗”?我每次都会回应说:“我可以啊,这才到哪!”走到宽阔的马路(都是泥土路)的时候,看到石子,我会捡起来,往水塘里扔,飘的很远的时候我就开心一会,然后拉着奶奶说:“你看你看……”

转了一个弯,到了一个不认识的地方,我会问她,“奶奶,这是什么地方啊,这个名字好奇怪啊,为啥会叫这个名呢,那个字用普通话怎么读呢……”那个时候因学识字不到2年时间,认的字也不多,特喜欢能在普通话里找到对应的方言,因为我觉得那样很有趣。奶奶通常会被我的问题问倒,一笑置之。当经过菜地的时候,我会问她:“奶奶,奶奶,这是什么花呀?那个种的是什么?一般都什么时候种啊?……”这个时候,奶奶就说的很详细,因为这个才是她专业的领域,我似知非知的点点头:“哦”,虽然现在我也不太认识。这一路上,我带着好奇,与奶奶走过了这一段漫长的路。那条路,也是走过的唯一的一条路。随着自己慢慢的长大,也不再是跟在奶奶屁股后面的小毛孩了,觉得自己懂的多了,问的也变少了,那长长的路也很少一起走了。

我们总能在太阳快下山的时候,赶到大姑姑家,她家有一男一女,分别是我的表哥表妹,而姑姑通常不在家,在各地巡演(她的职业是唱黄梅戏),很少回家,姑父和我爸一起在外地打工,一般只能在过年的时候见上一面。我听过我大姑姑唱戏,那也算是现代意义上的演唱会了,也是农村人最受欢迎的娱乐方式,最初黄梅戏的诞生就是为了适应逃水荒,行乞他乡求生存的需要。它就像一个美丽的村姑,自有一番小家碧玉的气韵。但设施比较简陋,只要有一块空地能搭台子就行,基本上一听说哪个地有戏要唱,整个村的人都会去,比赶集还热闹,他们通常手里会抱着一个椅子,好让自己能够坐下来好好听一出戏,消解一下生活的乏味。毕竟两个多小时的时间,站着也吃不消。这次正好,大姑姑有机会在自己家乡演出一段时间,奶奶也喜欢听戏,虽然我对戏剧没什么感觉,但我都会去捧捧场,凑凑热闹。那时候啥也不懂,小小的心里只是单纯的觉得人物的扮相真美呀!颜色鲜艳亮丽的戏裙,飘逸的丝带,精致的步摇,桃花似的面容,姣好的身段儿,还有那清脆婉转的嗓音,也听不出戏里面唱的是啥。都说戏如人生,酸甜苦辣需要静下来慢慢品味,而年轻人太浮躁了,没办法体会这种静下来的高雅艺术。虽然奶奶喜欢听,但我从来没有听她唱过。

前几天晚上跟奶奶通电话,她坐在床上发呆,问她平常在家干嘛,村里可还有人一起陪着聊聊天,其实她不用说我也知道……大姑姑也不唱戏了,儿子女儿都有了自己的家庭,一家人也其乐融融……

今天又下雪了,记得多添件衣服……

———— 2018.12.08杭州01:30

上一篇下一篇

猜你喜欢

热点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