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为何会被一篇文章吸引?
一、我们相对可以理解的文章
读诗或阅读其他文体,最让人感到惬意的一刻:
1.文中的情感、思想等形而上因素与自己刚好契合。
安能摧眉折腰事权贵,使我不得开心颜。
——李白《梦游天姥吟留别》
弃我去者,昨日之日不可留;
乱我心者,今日之日多烦忧。
——李白《宣州谢朓楼饯别校书叔云》
安得广厦千万间,大庇天下寒士俱欢颜。
——杜甫《茅屋为秋风所破歌》
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
——杜甫《望岳》
2.纯粹被文章语言本身所折服。
如:文字运用恰当贴切(涉及修辞,如比喻等)、文字排列方式(骈文)等。
在知乎上看到各自喜欢的古文中,很多人都喜欢《滕王阁序》。我也喜欢,堪称最完美的骈文。如果让我选三篇最喜欢的骈文,滕王阁序能排前三,但是绝对不能排第一。《滕王阁序》在一定程度上来说就是「典故的聚集地」!但是它为什么吸引我呢?首先就在它的语言方面,特别是那种「骈偶相对」的形式。
物华天宝,龙光射牛斗之墟;
人杰地灵,徐孺下陈蕃之榻。
腾蛟起凤,孟学士之词宗;
紫电青霜,王将军之武库。
冯唐易老,
李广难封。
屈贾谊于长沙,非无圣主;
窜梁鸿于海曲,岂乏明时?
无路请缨,等终军之弱冠;
有怀投笔,慕宗悫之长风。
杨意不逢,抚凌云而自惜;
钟期既遇,奏流水以何惭?
再看我比较喜欢的下面两篇:
山川之美,古来共谈。
高峰入云,清流见底。
两岸石壁,五色交辉。
青林翠竹,四时俱备。
晓雾将歇,猿鸟乱鸣;
夕日欲颓,沉鳞竞跃。
——陶弘景《答谢中书书》
风烟俱净,天山共色。
从流飘荡,任意东西。
自富阳至桐庐,一百许里,
奇山异水,天下独绝。
水皆缥碧,千丈见底。
游鱼细石,直视无碍。
急湍甚箭,猛浪若奔。
夹岸高山,皆生寒树。
负势竞上,互相轩邈;
争高直指,千百成峰。
泉水激石,泠泠作响;
好鸟相鸣,嘤嘤成韵。
蝉则千转不穷,猿则百叫无绝。
鸢飞戾天者,望峰息心;
经纶世务者,窥谷忘反。
横柯上蔽,在昼犹昏;
疏条交映,有时见日。
——吴均《与宋元思书》
如果非让我选出最喜欢的骈文,我会选《与宋元思书》!通篇白描,一气呵成,没有用典!
骈文的魅力之一就是——
字数相对,读起来朗朗上口,行云流水,一泻而下。有时甚至你都不知道它的具体含义,仍然被文字本身的排列所吸引。诗词亦然,每句字数相等,几乎每首诗都是双数句。特别是律诗,颔联颈联必须对仗。
究其原因,中华民族自古以来的阴阳相生,成双成对的文化心理则必定是其中之一。
3.被文章中文字营造出的画面所吸引。
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
——王维《使至塞上》
画面:
行走在一望无际,黄沙滚滚的大漠之中,翻过一座小丘,突然看到远处的村庄,在夕阳红霞掩映下若隐若现,高高的烟囱冒着袅袅炊烟。此时站在小丘上远望,夕阳西下,落日熔金,水天相接,美不胜收。若旁边再伴一佳人或知己,高山流水,空谷足音,人生于此何求?
4.被整篇文章的结构所吸引。
少年听雨歌楼上,红烛昏罗帐。
壮年听雨客舟中,江阔云低,断雁叫西风。
而今听雨僧庐下,鬓已星星也。
悲欢离合总无情,一任阶前点滴到天明。
——蒋捷《虞美人•听雨》
结构:
少年、壮年、老年,人生的三个阶段,在三个不同的场景下听雨。最后总结「悲欢离合总无情」,还是只有任凭雨在心中「点滴到天明」!
5.完美和谐情景交融、情景理融洽。
转朱阁,低绮户,照无眠。
不应有恨,何事长向别时圆?
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晴圆缺,此事古难全。
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
——苏轼《水调歌头》
丙辰中秋,欢饮达旦,大醉。作此篇,兼怀子由。
中秋佳节,月下饮酒,景也;
怀念子由,情也;
悲欢离合,阴晴圆缺,理也。
情、景、理,三者完美融合。
当然不是每首诗词必须三者同时具备。读诗,或被语言吸引,或被风景迷住,或被情感打动,或被哲理折服。
6.被颠覆自己观念的文章(文学美学哲学……)吸引。
在那制度实施时代的人们所切身感受而发出的意见,称之为历史意见。
而后代人单凭后代人自己所处的环境和需要来批评历史上已往的各项制度,那只能说是一种时代意见。
——钱穆《中国历代政治得失》
至此之后,对于自己之外的任何人、事、物:
存在必有他存在的意义;
不懂,就沉默;不了解,别乱说。(特别是对历史人物的评价)
因为相知,所以懂得;因为懂得,所以慈悲。
二、熟而不解的文章
对于我们一时不能理解的文章,后来在某一瞬间、某个场景下突然顿悟。
这种感觉或状态,我称之为作者与读者之间「高潮后的意犹未尽」:此时此刻,身与心,灵与肉,飘飘然似飞仙。美到极致,便是无言。
从没见过大雪的我,在北方终于见到一场大雪。外边光秃秃的衰树上午还是「枯枝残叶」,下午突然摇身一变「梨花开」,此刻才真正理解:
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
——岑参《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
以前年少不读书,听见别人随口一句名人名言,聚餐时「上知天文,下知地理」,心里佩服得不得了。及至高三,偶观《人间词话》,眼界始开。诸子百家,诗词歌赋,历史人文……一发不可收拾。积数载,略有所得。此刻才突然感受到:
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
当然这只是相对不读书时的自己与其他类似之人。面对前辈学人,愈了解内心则愈发敬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