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本聪《李老师答问》系列(54)教师的语言要怎样才算好
《李老师答问》(54)
原创作者:李本聪
教师的语言要怎样才算好
问:三百六十行,教师这一行,算是卖嘴巴子吃饭的了。这样,说好话就是职业需要。在这里,想请问一下李老师,教师的语言怎样才算好?
答:你说得不错。对教师来说,语言是我们传播知识,教育学生,表达情感的媒介。教师在教室里,主要依靠这个媒介来开展教育教学活动。当然也要看到,在网通教室的今天,电子白板,声光影视,它也是一种教育传播辅助媒介。教师语言怎样才算好,我想是这样四个标准。
第一个是准确。我们对学生讲的话,我们讲授的知识,我们要表达的意思,不能让学生听了产生理解歧义。甲就是甲,乙就是乙,这样就是这样,那样就是那样,准确无误。例如:“今天晚上的语文作业是,做《同步指导》第11页至第13页,明天早上老师要检查。”这是一个任务表述的句子,也是一项教学指令下达。首先它对时间做出了规定:今天晚上,你不能超越这个时间段;其次是性质:语文作业,不是数学作业,更不是英语作业;再其次是具体的要求:《同步指导》,11页至13页,准确地划定了作业边界;最后是作业任务督促:老师明天早上要检查,言下之意是,同学们,不能有不做作业的行为发生。有的老师安排学生作业,慌慌忙忙,少了一个两个关键词,学生到具体操作的时候,产生模糊,在微信群里问过来问过去,原因是表达不准确造成的。
第二是清晰。这说的是思想,说的是理解要深透。在讲课过程中,尤其要注意这一点。只有教师在备课的时候,对教材理解到位了,把握到位了,既搞清楚字面意思,更透彻理解字面背后意思,以及和其牵连的相关知识,在给学生讲课时,才能进行清晰的解释说明。譬如《我的战友邱少云》那课书,英雄邱少云的身份是中国人民志愿军。中国人民解放军的历史有四个关键词:红军、八路军、解放军、志愿军。每一个关键词背后,都打着深刻的历史烙印,老师得了解,得在讲课中进行特别说明和强调。我在统一批阅试卷时,看到有学生把邱少云说成八路军的答案。如果教师粗枝大叶,糊里糊涂,以其昏昏,如何使人昭昭。
第三是规范。你是老师在教学生,不是街心里那些大妈大婶随便拉家常。你在学生面前说的话,虽然不能保证百分之百正确,符合语法规范,但百分之九十九要保证,特别是语文教师。学生不是仅只跟着你学知识,还跟着你学语言。收交语文作业,学生错拿数学作业来交,老师说:“你怎么南辕北辙。”要说“长城是世界八大奇观之一”,说成:“长城是世界八大奇观。”要说“请各中队长来报告本中队到校人数。”说成:“请各班中队长来报告本班到校人数。”……这些表达,都犯了语病,很多时候大家还浑然不觉。作为教师,这方面要求是很高的。
第四是富于文采。讲话干巴巴的,没有修饰,没有引申,没有引用,没有故事,情感苍白,学生怎么会被你打动,怎么会爱听你的课。“文而无采,传之不远。”语言是一门艺术,讲课更是一门艺术。在不违背真实的情况下,比喻、拟人、夸张等修辞,要在教师的语言中经常出现。还要注意保留你那些个性化了,独具鲜明特色的语言,并把它发扬光大,让它成为你的语言风格,教学风格,成为你人格魅力的一部分。梁启超讲课,一上来就说:“启超没有学问,但还是有一点的……”底蕴满满;闻一多先生给学生讲授《楚辞》,开头就说:“熟读《离骚》,痛饮美酒……”名士风流;大历史学家陈寅恪上课就说:“别人讲过的我就不讲了……”何等底气。教师在学面前的精神形象,不但是用行动塑造出来的,也是用自己的语言塑造出来的。
作者:李本聪,男,泸西县中枢镇石洞小学教师,副高职称。云南省特级教师。自幼患有小儿麻痹,坐轮椅上下班,担任过21年小学副校长。先后在国家、省、州、县级教育刊物上发表教研文章二百余篇。出版86万字教育专著《做个爱思考的老师》。
“雁过留痕,风过留声。”请留下一点痕迹呗,您的点赞、留言、想法都让这个世界有了更多的声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