干货笔记|深度长文如何在社交媒体实现热传播
前两天报名参加了一个周分享活动,每天听一位大师分享相关领域的内容,并做笔记进行输出,今天,是第一天。
今天有幸参加了大象公会创始人、资深媒体人黄章晋的分享 ,他曾任《华夏时报》评论员、《青年参考》主笔、副主编、《凤凰周刊》主笔、执行主编等职。
他今天分享的主要内容是社交媒体,尤其是微信的传播特征。在微信媒体上,我们怎么选题,扩大传播力,或者如何把不宜传播的文章便于传播。
图/咚咚老师一、不同媒体的传播特征
1、首先思考,在门户网站这种传统媒体上,最受欢迎的文章类型:
这些门户网站的编辑们可能早上还一本正经,充满社会责任感,但是在下午就化身标题党,体现出了对人性有非常强的洞察力。
不同的媒体的阅读量其实是受情境的影响。门户网站和社交媒体上受欢迎的文章完全不同,是因为情镜的原因。在门户网站上你坐在PC机前不受打扰,想看什么看什么,有需求/没有作预判,但是基于人性的原因,会被一些刺激性的内容吸引住,浪费大量的时间。
社交媒体,以微信为例,和门户网站的阅读情境完全不同。在微信朋友圈中,微信朋友圈的功能有特殊性,微信朋友圈其实是一个封闭的熟人社会,它不同于微博这种陌生人的平台,这决定了它的气氛整体上是温情的。人们不会在微信朋友圈里与人发生争吵,也很少讨论公共话题。分享是朋友圈信息中非常重要组成部分。与分享同样重要的另外一个重要部分,则是展示。
2、微信平台的传播特征
-1)分享:适合在朋友圈发文章,都符合最大公约数,符合这一特征的信息有两大类:
**情感=鸡汤**
**健康=养生**
这两类在传统媒体上,都是边缘性的内容,很少有人看。
- 展示:展示在熟人社会建立的物质和精神面貌。
比如晒猫晒狗晒孩子,展示爱心;去一次香港名牌服装店,即使不买,也会发照片晒一下,展示生活的品质等等。
人们总是乐于展示得比自己真实生活的精神和物质面貌更文明更富有更高尚。
二、什么样的选题受欢迎-恐惧、激动、新奇、困惑?
1、什么是重要信息?
不同人的角度来解释很难统一,从心理学上来介绍就是:令人恐惧、令人激动、令人新奇、令人困惑。
陌生的概念出现在陌生的情景,不太容易引发人的好奇;
陌生的概念出现在熟悉的情景,会引发人的好奇;
熟悉的概念以预期的形式出现在熟悉的环境里,很难引发人的好奇心;
熟悉的概念以难以预期的形式出现在熟悉的环境里,非常容易引起人的好奇心。
2、如何判断选题的传播力?不同信息引发学习、记忆和传播的差别。
1)利他行为视为优先排序:
- 人们总是会倾向于优先帮助与自己有更高相似的人(肤色、文化、血缘)
- 男性更愿意优先帮助女性,女性帮助人没有明显性别倾向
在网上求助的的人非常多,白血病、肾衰竭、癌症,但是获得帮助的人却很少。但是有一个例外,山东青岛大眼睛的姑娘,却被广泛捐款,甚至还有很多男士去医院亲自看望她,鼓励她。如果换做是罗玉凤,那么就不会有这么多人传播。这其实也符合利他原则的第二种。
2)从传播角度而言,无论选题为何,都应当最大程度运用下述规律:
- 尽可能多地运用受众熟悉的例子和事物,使之获得重新解释。
- 所有期待受众接受的观念,都应尽可能简洁完整地表述
- 尽可能减少受众难于记忆、复述的新概念或案例
3、刷爆朋友圈的文章是什么样的?
老师从人的神经活动来判断。
-
五羟色胺图:掌管人的情绪、能让人情绪高涨、乐观积极
如罗永浩的演讲、成功学。 -
催产素:能让人产生情感共鸣,掌管人的同情心、同理心
感人的故事,心灵鸡汤,爱情、亲情,最有代表性柴静的雾霾。 -
多巴胺:让人产生愉悦感,最典型的是赌博、性行为、音乐、绘画、文字都可以
如大象工会,来自阅读奖赏。 -
肾上腺素:因为愤怒、恐惧、紧张,能让人呼吸加快心跳与血液流动加速
如咪蒙的文章。
三、像鸦片一样欲罢不能-悬念、奖赏、共鸣
1、为什么强调悬念
长阅读需要集中注意力,避免持续耗费意志力是人的本能,不让读者注意力转移最好的办法,就是不断地 设置悬念,诱发读者兴奋,由悬念推动阅读。大象工会,每500字设置一条悬念。
2、阅读奖励的神器功效
老师建议新媒体写作者要可能的设置阅读奖赏,尤其是在文尾出现神转折等。因为读者愉悦感保持的时间非常短,在文末有几秒的愉悦感,可以大幅增加文章的转发率,提高文章的传播效能。
最近我了解到一个概念:屏读。
在碎片化阅读时代,碎片化阅读也可以称作“拇指阅读”,每一次拇指滑动上翻1/2屏的内容。即拇指每两次上翻,就会阅读完一屏完整的内容。
有经验的新媒体创作人会据此合理安排文中亮点内容出现的频次和间隔,尽量让“阅读奖励”霸占每一屏。如此一来,读者就会随着每一屏的“阅读奖励”步步向前,探索发现能带给他愉悦感的宝贝。
3、有共鸣,才能入心
一篇不能给读者带来愉悦感,甚至不能引起共鸣的文章,很难做到广泛传播。
每一个微信公众号的关注者,其实都是具有相同爱好的部落的再聚合。这些和笔者有共同追求的人,渴望交换想法,沟通心得。在阅读文章的时候,希望得到一份归属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