空调非标机将面临一轮政策清洗:假冒山寨和投机者率先出局
![](https://img.haomeiwen.com/i16602060/302882bb233369a8.jpeg)
钻国家能效制度漏洞生产出来的大量空调“非标机”,在一线市场上凭借价格便宜、经营利润高而横行的大量杂牌、山寨空调投机商们,随着2020冷年空调市场大幕开启,国家对于政策漏洞的修补和市场抽查和严打力度的加强,在新年度的生存空间已经非常狭小。
过去几年,在中国空调一线市场上,大量新兴空调品牌,甚至是假冒山寨松下等外资品牌,在一线市场的销售持续大涨,甚至出现“劣币驱逐良币”的情况。背后并没有什么捷径,就是价格便宜、商家利润高。而价格便宜的原因,并不是这些投机者的经营管理成本低,而是原材料成本低。最大的秘诀就是在行业存在多年的公开秘密和潜规则,这些空调产品都属于“非标机”。
过去2、3年来在空调行业突然兴起的新品牌,超过9成以上都没有自己的生产线、技术研发团队和品控团队,全部都是寻找第三方的工厂贴牌代工。当然,为了追求原材料成本最低化,作为委托方的杂牌企业和投机商们,会向代工厂提出生产“非标机”的要求,并且签署相应的免责协议,让生产工厂不对空调的能效负责。
在大量非标机背后,则是存在两种偷工减料的路径:一是材料以好换差,小马拉大车,用1匹的压缩机琮1.5匹的空调,同时两器都采用单排的,这样可以直接降低不少成本;二是公开虚标功率,将一匹机直接标成1.5匹机,甚至将小一匹都敢标成大1.5匹机。最终,这种行为并不会在短期内引发产品质量的问题,只会在使用过程中增加空调的耗电量,以及带来制冷制热效果不好。
让大量的空调企业,特别是投机商们敢于委托生产并销售大量“非标机”的原因,正是国家能效管理制度的一些设计举措,让不少企业有机可趁:众所周知,空调产品目前采取的是“强制性能效管理制度”,能效低于3级的空调是不允许在市场上销售的。但是,国家对于空调企业的能效管理,采取的却是工厂“自主声明”制度,只要企业自主声明,能效达到3级,就可以上市销售。同样,对于节能空调,也属于企业自主声明。
在这一过程中,由于政府部门的职能众多,且最近几年来涉及到国家实施新一轮改革开放,持续搞活市场经济。这就直接带来了相关政府职能部门,对于市场上所销售的空调产品能效抽查,多为事后抽查,而且一年一次。同时,受制于大量的非标机主要通过三四级农村经销商渠道销售,而不是电商、连锁大卖场等主流渠道销售,导致国家的抽查很难监测到一些新兴品牌和山寨杂牌的违规行为。
最终这也直接带来了大量投机企业的非标机,在一线市场上可以持续的横行。不过,随着2019冷年空调市场的持续走低,以及格力等头部企业的市场竞争全面转向全领域市场,对于投机品牌的非标机开始给予重点关注。最终,这也就带来了国家相关职能部门,在领部企业的积极呼吁和推动之下,以及国家推动家电等消费品品质革命、节能减排的政策调控中,开始加大对市场上空调非标机的市场检测和抽查力度,以及相应的处罚力度。
面对来自国家相关职能部门的政策力度加码,以及头部企业市场竞争压力的增加从而开始打压这些投机者的生存空间,可以预见在2020冷年开启之后,大量的非标企业代工厂就将面临一轮新的收缩。同时,大量依靠非标机低价投机和生存的企业们,也将陷入绝境。
====
家电圈:覆盖产业面广阔、内容专业、观点鲜明的价值分享平台。文章未经授权严禁转载、违者必究!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