持久爱情的化学钥匙
4/14 ~ 《贪婪的多巴胺》
多巴胺是爱的煽动者之一,是引发一切火花的来源。但要让爱超越那个阶段,恋爱关系的本质就必须改变,因为它背后的“化学交响曲”会改变。毕竟多巴胺不是快乐分子,它是预期分子。为了享受我们拥有的东西,而不是仅仅可能得到的东西,我们的大脑必须从面向未来的多巴胺过渡到面向现在的某种化学物质,这是一系列神经递质,我们称之为“当下分子”。大多数人都对它们的名字略有耳闻,包括血清素、催产素、内啡肽(相当于大脑自产的吗啡)和内源性大麻素(相当于大脑自产的大麻)。与通过多巴胺得到的来自预期的愉悦相反,这些化学物质会给我们带来由感觉和情感引发的愉悦。花生四烯酸乙醇胺是内源性大麻素的一种,它的英文名称anandamide就源于表示欢乐、狂喜和高兴的梵语单词。
根据人类学家海伦·费希尔的说法,早期爱情或者说“激情之爱”只会持续12~18个月。在那之后,一对情侣要保持对彼此的依恋就需要发展出一种不同的爱,这被称为“陪伴之爱”。陪伴之爱是由当下分子调节的,因为它涉及发生在此时此地的经历——既然你和你爱的人在一起,就好好享受吧。
告别让人另寻新欢和渴求激情的多巴胺并不容易,但拥有这方面的能力是成熟的标志,也是迈向持久幸福的一步。
情侣们也在期待和体验之间经历着同样的脱节。早期的爱情,也就是激情之爱是多巴胺主导的——使人兴奋、理想化、好奇,并关注未来。后一阶段的陪伴之爱则是由当下分子主导的——使人满足、心平气和,并通过身体的感官和情感去体验。
人类需要长期的伴侣吗?有很多证据表明答案是肯定的。尽管拥有多个伴侣表面上很有吸引力,大多数人最终还是选择安定下来。联合国的一项调查发现,90%以上的人会在49岁之前结婚。我们可以在没有陪伴之爱的情况下生活,但大多数人都会付出人生中相当一部分的时间精力来寻找并维护它。当下分子为我们赋予了这样做的能力。它们让我们从感官传达给我们的感受中得到满足感——包括我们面前的事物,以及我们可以即刻体验,而不会一直欲求不满的事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