贾母刍议(中)
郑重声明:原创首发 文责自负
(二)
为了识别贾母的真面目,再从其他方面做一些探讨。
《红楼梦》中的卫道人物,对于贾宝玉、林黛玉二人的爱情及婚姻都是不赞成的。贾母对于贾府这一重大问题持何态度呢?有人认为她反对,象后四十回的作者就是如此。有人认为她起先赞成,后来渐趋于反对。这可能是受了后四十回中的贾母形象的影响。从红楼梦前八十回来看,我认为贾母对于宝黛婚姻基本上是赞许的。但由于二人年幼和黛玉的多病,并使她未能明确表态,加之元春有意要选择薛宝钗,也使贾母感到棘手。贾母这种态度,作品中写的很清楚。
第五十七回紫鹃向黛玉说:“趁早儿,老太太还明白硬朗的时节,作定了大事要紧。俗语说,‘老健春寒秋后热’,倘或老太太一时有个好歹,那时虽也完事,只怕躭误了时光,还不得趁心如意呢。……若是姑娘这样的人,有老太太一日,还好一日,若没了老太太,也只是凭人欺负了。”紫鹃原是贾母的侍女,也是最关心黛玉的人,她对贾母对宝黛婚姻态度是知情者。从他这段肺腑之言中,可知宝黛二人成婚的靠山,只能是贾母。
第六十六回兴儿对尤三姐姊妹说:“若论模样行事为人,倒是一对好的;只是他已经有了,只未露形儿,将来准是林姑娘定了的。一则因林姑娘多病,二则都还小,故尚未及此,再过三二年,老太太便一开言,那就再无不准的了。”兴儿的话,不仅说明贾母已有意选中黛玉为宝玉之妻和当时未“开言”的原因,而且还预示着在宝黛婚姻上必将有一场“准”与“不准”的骤风暴雨的斗争。
兴儿说实话,可能是从贾府上下的舆论中听到的,对于这类事关重大的问题,他不敢信口雌黄。所以贾母对宝黛婚姻的态度,作品写得明确,毋庸置疑。但是有人却根据贾母多次称赞宝钗认为要选择宝钗为宝玉之妻。的确,贾母曾称赞宝钗“稳重和平”,“是想的妥当”,又说“从我们家四个女孩儿算起,全不如宝丫头。”(二十二回、三十四回、三十五回)不过,贾母称赞宝钗,以及她亲自主持为宝钗做生日,这些同为宝玉选妻并无必然的联系。而且,如果贾母真的要选宝钗,为什么在元春通过端午节赏赐礼物对宝玉婚事作选取宝钗的暗示之后,贾母却始终不表态呢?如果说这是由于宝玉还未到提亲的年龄,那么,为什么宝琴初到贾府,贾母就询问她的年庚八字,家内景况,似乎是想向谢姨妈提亲,要娶宝琴给宝玉呢?(五十回)而且,当贾母提到此事之后,林黛玉竟毫无反应,若无其事,宝玉也置之不顾,说这“不过是句玩笑话”,而谢姨妈却一反老好人的常态,对此流露出怨意,这究竟是为什么?此后不久,薛姨妈曾伪装要黛玉说亲,她当着黛玉向宝钗说:“我想宝琴虽有了人家,我虽没人可给,难道一句话也不说?”(五十七回)“我虽没人可给,”字面是说宝琴已许了人家,话里都藏着愤懑。薛姨妈已向王夫人明言:宝钗要嫁有玉的人,王夫人当然同意,姊妹二人已私下为儿女约定了“金玉良缘。”而且,元春娘娘早已作了暗示,要选定宝钗,怎么反而说“我虽无人可给”?这除了向黛玉玩弄骗局之外,就是责备贾母,怨她不该在这桩娘娘已默许的婚事上向她母女俩泼凉水。她应当给的人,贾母却直若罔闻,偏偏不提;而不能给的人,贾母却佯装不知,偏偏要提。这怎能不使薛姨妈气愤?所以,向宝琴提亲一事,是作者特意安排的一个暗示性的情节,借以表明贾母对所谓“金玉良缘”的否定。
作品中出现宝琴这一人物,具有多方面的意义。对于表现贾母的思想性格,宝琴有其特殊的作用。贾母的确是很爱宝琴的,她一来,贾母就让住在自己房内,又称赞她“雪下折梅,比画儿上还好。”(五十回)贾母喜爱宝琴,不仅是她长的俊俏,还因为他的性格更投合贾母心意。宝琴是一个带有外国美人风度的封建姑娘,她温柔文静,活泼聪颖,开通洒脱。在《怀古》诗中,她敢于直写红娘和杜丽娘,无所忌讳,受到宝钗的反驳,对于曹操、隋炀帝、杨贵妃等历史人物,也有独特的看法。她跟随父亲游历了大半个中国和海外许多地方。在她身上,有新的思想,新的风韵,却没失去固有的封建思想道德。她骂红娘“骨贱身轻”,却又赞扬他“私掖偷携”的功劳。她写的诗,大家认为“自然新巧”,人如其人,这正是她性格的写照。她很象那个真真国的姑娘,在封建思想道德的古老血液中注进了一些西方资本主义的新血液。贾母喜爱宝琴,如获至宝,正表现了她思想性格“喜新”的一面。写宝琴,是作者要让读者窥见贾母这个旧人物的思想新厨窗。宝琴被贾母看作是理想的美人,因此,她即使知道已许了人家,也情不自禁,想开开玩笑,以表达爱意,并借此向薛氏母女示意。
宝钗的思想性格和贾母很不相投,她守旧自私、虚伪圆滑,一心向往着“好风凭借力,送我上青云上”,因此,当贾母逐渐了解了这位“冷美人”之后,便冷淡起来。宝钗也感觉到这种冷淡,于是便趁抄检大观园之机,搬出大观园。而且不向贾母等人辞别,可见是带有怨意的。以为贾母曾称赞过薛宝钗,就断定贾母定要选取宝钗为宝玉的配偶,这是为现象所迷惑。如果深入研究贾母的思想性格,就会认识到以性格和模样儿为选亲标准的贾母,是不大可能选取宝钗的。
贾母的性格与薛宝钗显著的区别是:薛要顽固的走青云直上的老路,贾母却要在守旧中求新;薛宝钗坚持“存天理,灭人欲”的信条,贾母则是以情为重,追求赏心悦性安乐。这个以怡情悦性为尚的老太婆,总是尽情的追求高雅的情趣,美的精神生活,她思想活跃,感情丰富。虽然她是贾府的老祖宗,居于贾府最高统治的地位,具有一般封建统治者养尊处优,寂寞空虚的特征,但他不像贾赦、贾珍那样追求肉体的欢乐,庸俗的享受,而是以天伦的欢乐,美的情趣去美化生活,充实生活。她经常和儿孙们,姑娘们猜谜行令,欢谈笑语,品赏丝竹,流连风月,就是要从日常生活中寻求美和快乐。


(待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