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儿推拿

切记想当然“耳”

2018-11-05  本文已影响0人  Massage孟

宝宝耳朵看似没有什么问题,可宝宝就是习惯抓耳朵,自己把耳朵抓得红红的,有的甚至都抓出了血!这是什么病吗?需要去看医生吗?究竟是发生了什么问题呢?家长们不用焦急! 来看看!

01

好奇心

在宝宝的3个月左右时,宝宝就开始充分发挥自己的探索精神,对一切都充满好奇。那么最开始可以去探索的就只有自己的身体了。不难发现,这个时间段的宝宝除了抓耳朵,他们还会咬手指、弄鼻子、玩脚丫等等。

建议家长多和宝宝玩耍,主要是转移他们的注意力!

02

长牙期

宝宝4-5个月的时候,家长可以观察看看是否是宝宝开始长牙了。牙龈红肿就是出牙的特点之一,长牙会让宝宝又痒又疼的,所以宝宝就会自然反应去抓耳朵来缓解痛苦

对于长牙期抓耳朵,妈妈不必太担心。

03

内耳系统发育不全

6个月以下的小宝宝,在摇晃的小床、坐车外出的时候总爱抓耳朵,甚至哭闹干呕,就要留心了。这是宝宝内耳平衡感受器发育还不够完善的表现,是很正常的生理反应,无需过分担心了。等7-8个月之后,自己慢慢就好了。

04

长了耳屎

耳屎,医学术语叫“耵聍”,因为耳道分泌的差异,性状也有很大的差异,耳道里的耳屎也会引起各种不适。

大多数小朋友的耳屎是成小块状、小片状,然后自行脱落的,这样的耳屎不容易堵塞,但有时候呢,小块的耳屎会在耳朵里随着头部的移动滚动,而发出声响,引起不适。

也有油性耵聍,非常稀,会顺着耳道像水一样流出来,用棉签轻轻的转动,即可将耳朵清理干净。

也有的耳屎呢,不掉出来,也不流出来,这样的耳屎就要高度重视了,容易形成耳结,又叫耵聍栓塞,会造成耳闷、耳痛等不适。

需要提醒的是,耳屎不能随便掏。

耳屎在保护人的耳朵方面可是担当着相当重要的角色,我们是保持耳朵清洁和健康的秘密武器。

每天清晨,耵聍第一件事情就是打扫耳道、消灭细菌,给细毛洗澡、按摩。耵聍像哨兵一样守着外耳道的大门,阻止异物侵入耳朵,保护耳道和鼓膜。当空气中的尘埃侵入宝宝的耳道时,耳屎就能把它们粘住,保持外耳道的清洁;如果有小飞虫飞进宝宝的耳道,一旦尝到苦苦的耳屎,也马上就会“逃之夭夭”。

耵聍还具有“消声器”的作用,过强的声波如打雷、爆炸等强大的声音传入耳朵,可使鼓膜和内耳产生剧烈的震动而受损,耳屎可像消声器那样减弱声波的冲击,保护鼓膜和内耳;此外,耳屎具有一定的油腻性。假如宝宝在洗澡时,不小心水流进耳中,耳屎就可以发挥“水来土掩”的作用,防止脏水的侵袭,进而防止可能引起的感染性疾病,如外耳道炎、中耳炎的发生。

摘自《影响孩子一生的健康书》中耵聍的旅行

如果实在是引起宝宝不舒服了,肯定是需要专门处理了,建议带他到医院让儿科医师用专门工具处理。

05

还有一种就是是否耳朵周围起了湿疹,湿疹的特征就比较明显了,皮肤发红,有小斑点。又或者是身体其他地方出现湿疹,这也会让宝宝自然去抓耳朵。

可用小儿推拿,调理脾胃、清热透疹、提高免疫力。

06

中耳炎

排除以上五种可能,家长就应该考虑宝宝是否患有急性中耳炎。

年幼的宝宝不会说,如果耳道没有流脓、渗液,宝贝不哭闹,是很容易被忽视的!

中耳炎是小儿常见病之一,发病率较高,其原因与小儿的耳部解剖、生理和病理密切相关。

婴幼儿时期,咽鼓管的发育不完善,咽鼓管又短又直,管腔比较宽,咽鼓管的生理性狭窄处还没有形成,管道接近水平位,这样,咽鼓管的另一端即鼻咽部开口端就几乎与鼻底相平。

由于咽鼓管的这一特点,婴儿患上呼吸道感染,鼻咽部的细菌很容易沿着咽鼓管咽口进入中耳,引起中耳炎症,所以,婴幼儿急性中耳炎大部分继发于上呼吸道感染。

由于这一特点,也使哺乳的婴儿易患中耳炎,如在平卧位给婴儿哺乳时,尤其是哺喂太多、太急,发生呛奶,可使奶液进入中耳,诱发中耳炎。通常,宝宝会抓耳,同时伴有哭闹,或者伴有发热。这里再说明一下,说到中耳炎,很多人就会耳朵流脓,有臭味这两大明显症状。然而,很多小儿中耳炎是没有耳朵流脓的表现的,因为不易被发现,所以危害较大。这里呢,教大家一招去判别宝宝是否有中耳炎的办法。妈妈可以用手按一下宝宝耳朵,如果他大哭并推开你按压的手,就有可能是因为按压感染耳部,导致过于疼痛的反应。这个时候家长应及时带宝宝去医院检查,不可擅自使用药物。

THE END

遇到宝宝的不寻常症状或表现,不要过于想当然而,贸然行动。一定要按照专业人士指导,以免给宝宝造成伤害。

另外,多学点相关知识!

上一篇下一篇

猜你喜欢

热点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