育儿经

再小也能练思维

2019-05-15  本文已影响0人  若熹

我是若熹(微信:bysshe0607-0202),这是我坚持简书写作第86篇,日更第45篇。立志通过写作输出实现成己助人!

思维发展的总趋势是:从具体形象思维到抽象思维,即由动作思维发展到形象思维,再依次发展到抽象逻辑思维。

6岁以前是思维能力发展的萌发期和关键期,在儿童发展的早期,如果父母注意培养孩子的逻辑思维能力,那么这对于孩子的发展起着非常重要的奠基性的作用。

0-3岁:动作思维为主

在这个阶段,思维是依靠感知和动作来完成的。孩子只有在听、看、玩的过程中,才能更好地进行思维。比如说,孩子常常会边玩边想,但一旦动作停止,思维活动也就随之停止。

这个时期的孩子由于生理、心理发展都不完善,思维能力的训练往往都是从最基本、最简单的做起。

学习分类法

引导孩子把日常生活中的一些东西归为一类,可根据物体的颜色、形状、用途等不同的标准来分类。父母要注意引导孩子寻找归类的标准,即事物的相同点。这样也能够使孩子注意事物的细节,增强孩子的观察能力。引导孩子动手把同一类物体摆放在一起,之后再按照不同的分类标准重新归类,重点是动手操作。

了解顺序的概念

这种学习有助于孩子今后的阅读,这也是训练逻辑思维的重要途径。顺序可以是从大到小,可以是从硬到软、从甜到淡,同样也可以反过来排列。如拿几个大小不同的苹果,让孩子动手把苹果按大小排列起来;或者拿来软硬不同的东西让孩子按照软硬度来排列。

掌握初步的概念

孩子是依靠亲身经历来领会概念的,他们通过与各种人的交往,通过自己的各种活动,在掌握语言的同时就掌握了有关的概念。这一阶段,可以让孩子掌握初步的数的概念;左右、前后、里外等的空间概念。

3-4岁:从动作思维到形象思维过渡

这个阶段的孩子可以依靠头脑中的表象和具体事物的联想展开,已经能摆脱具体事物或行动的束缚,能运用已经知道的、见过的、听过的知识来思考问题。

虽然这个时期的动作思维仍然占很大的部分,但是形象思维也占了相当的比例,孩子的思维活动已经可以依托一个具体形象来展开了。

培养观察能力

孩子通过观察获得表象,又通过观察进行比较异同,进而认识事物的本质。如大小观察、种类观察、颜色观察等。观察有序能促进思维有序,使孩子考虑问题有条有理,既不重复也不遗漏,同时使语言表达趋于条理化,促进思维能力的逐步提高。

坚持培养动手能力

这个时期孩子已经从动作思维过渡到具体形象思维,但是思维仍然离不开动作和表象,培养孩子的动手操作能力能促进思维能力的萌发。

4-6岁:形象思维占主导地位,但已经初步出现抽象逻辑思维

孩子对于事物的理解发生了各种变化。

首先,从理解事物个体发展到对于事物关系的理解;

其次,从依靠具体形象的理解过渡到主要依靠语言来理解。譬如当你用语言向孩子描述事物时,一般情况下他都会理解;

第三,这个阶段的孩子已经不停留在对事物的简单表面的评价上,现在已经开始对事物进行比较复杂、深刻的评价。早期的孩子在看电视的时候,只能简单的分辨出所谓的“好人、坏人”,这时他已经能知道好在哪里,坏在哪里,还会用各种理由来说明他的看法。

另外,这个时期孩子的思维已经能够从事物的外表向内部、从局部往全面的深度去进行判断和推理,并且在不断地加深。

丰富知识,见多识广

孩子的知识越丰富,思维也就会越活跃,因为丰富的知识和经验可以使孩子产生广泛的联想和想象等,使逻辑思维灵活而敏捷。

如果孩子的阅读能力有限,家长可以多给孩子买一些动画书、卡片、通俗易懂的故事书,还可以和孩子一起找一些动脑筋的故事书籍,如寓言故事、科普性读物等,常常拿出来和孩子一起讨论,这样就能提高、活跃孩子的思维,提高他们进行积极的思维的兴趣。

在向孩子传授知识的时候,应该立足于让孩子对这些知识充分理解,这是提高思维能力的一个重要前提。因为孩子不理解的东西,是很难去进行积极思考的。所以,有目的的扩大孩子的眼界,丰富孩子的知识也是提高孩子思维能力的重要途径。只有见多识广,孩子的思维能力才能够在丰富的感性认识的基础上更加积极地开展起来。

让孩子经常处在问题情景之中

思维是从问题的提出开始的,接着便是一个问题的解决过程,问题的解决过程就是一个逻辑思维的训练过程,所以说问题是思维的引子,经常面对问题,大脑就会积极活动,从而有效地训练逻辑思维能力。

对于这个时期的孩子,经常对孩子提出一些问题,或者针对一个问题进行讨论。家长应鼓励孩子对客观事物进行提问和思考,尤其是当孩子凭自己的经验做出了判断,并发表意见的时候。这样能使孩子对客观事物的浓厚兴趣转变为强烈的求知欲望,因为强烈的求知欲望能极大地刺激孩子的大脑进行积极的思维活动。

培养独立思考的习惯

独立思考能力是思维能力发展的关键。

有的孩子遇到各种疑难问题,总希望家长给他答案;而有的孩子还处在自己思考的过程时,有些家长就迫不及待地把答案告诉孩子了。这样,虽然当时解决了问题,但从长远来说,对发展孩子思维没有好处。因为会养成孩子依赖家长的习惯,而不会自己主动去寻找答案,不可能锻炼出独立思考的能力。

高明的家长,面对孩子的问题,告诉他寻找答案的方法和途径,启发孩子怎样去想、去分析,怎样运用自己学过的知识和经验,怎样看书,怎样查参考资料等。当孩子自己得出答案时,他会充满自豪和成就感,他的思维能力也会逐步提高,从而产生新的动力。

讨论、设计解决实际问题的思路

在孩子的生活、学习中,经常出现各种各样的问题需要解决。家长应引导孩子并与孩子一起共同讨论、设计解决问题的方案,并付诸实施。这个过程中,需要分析、归纳,需要推理,需要设想解决的方法与程序。这对于提高孩子的思维能力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大有好处。

有意识地帮助孩子学会一些基本方法,包括:比较、分析、综合、概括、抽象等。当然父母不能只是用泛泛而谈、过于理论的方法来指导孩子,应该在具体的生活情景或者例子中,用通俗易懂的话语向孩子讲解和引导才行。

培养广泛的兴趣

孩子的思维活动很容易受到其兴趣的支配,所以在日常生活中父母要善于发现孩子的兴趣,不断地激发孩子的兴趣和爱好。因为广泛的兴趣和爱好是逻辑思维能力的来源之一,只有拥有广泛的兴趣爱好的孩子,才会引发其对于更多的事物思考。

其实,以上各种培养孩子思维能力的方法,只要经常使用,运用得当,就可以有效的提升孩子的思维能力;

只要父母做个有心人,在日常生活中注意利用各种时机,就一定能够有效地提升孩子的思维能力。

上一篇 下一篇

猜你喜欢

热点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