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古人画里不见长城!

2024-08-27  本文已影响0人  书画联盟

作者:雪狼异族
摘要:文章采用了唐、宋、明、清,古人的诗词与绘画做引言,来描述华夏几千年的文化传承。内容搜集了历史和网络资料与民间传说,来说明古人为什么没有把长城作为绘画题材的源由!

明 ——陈洪绶 《黄河巨津》

《黄河》

王安石 ——宋

派出昆仑五色流,

一支黄浊贯中州。

吹沙走浪几千里,

转侧屋闾无处求。

夏圭《长江万里图》

《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

李白 ——唐

故人西辞黄鹤楼,

烟花三月下扬州。

孤帆远影碧空尽,

唯见长江天际流。

明末清初——梅清  《鹤益松》

《黄山》

佚名 ——宋

三十六峰高倚山,

瑶台金阕貯神仙。

嵩阳若兴黄山比,

独少灵砂一道泉。

杞梁妻哭夫

《杞梁墓》

汪遵——唐

一叫长城万仞摧,

杞梁遗骨逐妻回。

南邻北里皆孀妇,

谁解坚心继此来。

一首《我的中国心》唱出华夏5000年的传承。长江,长城,黄山,黄河在国人心目中,有着无可替代,难以撼动的地位。历代名人名家都会以诗词、绘画歌颂着他,但为什么古画中却见不到长城呢?

长城修筑的历史可追溯到西周时期,镐京(今陕西西安)著名典故“烽火戏诸侯”就源于此。春秋战国时期,各诸侯列国争霸,互相进攻防守,长城修筑进入了第一个时期,但此时修筑的长度较短。秦统一天下后,连接和修缮战国长城,始有万里长城之称 。两千多年来凡是统治着中原地区的朝代,都有不同规模地修筑过长城,史料基本上都有记载,明朝是最后大修长城的朝代,我们所看到的长城多是此时修筑。

在中国千年的古画中,以长城为内容的作品极其罕见,一直查无踪迹。笔者认为这主要是历史深邃的抉择,两千多年来。它是中国古代的军事防御工事,是一道高大、坚固而且连绵不断的长垣。不是游玩与观光的胜地,更不会成为文人墨客雅集之所。而是为了抵御外族侵略,护佑山河修建的防御。也有杞梁妻哭夫——“孟姜女哭长城” 的凄凉背景。因此它没有像宫殿、园林等地方华丽,不具有艺术性和文化内涵,也没有成为当时绘画的主要题材。

古人绘画,更关注的是表达文化和哲学的主题,长城作为一个建筑物没有具有对应的文化内涵。古人对长城的认知局限于防御功能,因此在古人绘画中,画家们更倾向于描绘宗教、神话、宫廷生活和山水等主题,而不是战争与军事防御,因此没有形成文化现象,也就没有古人用画笔来表达。

虽然古代中国长城的历史悠久、文化价值非凡,但由于古人辅助绘画的工具等较为落后,没有机会将长城作为绘画题材,也未能受到古人足够的关注和描绘。

直到19世纪末,随着时间的流逝和文化内涵的增加,长城作为中华民族的一种精神象征,也逐渐成为了表现中国文化与历史的重要符号,以长城山脉为主题的画家也逐渐诞生,比如黄君璧、钱松嵒、等画家,长城也在现代绘画艺术中得到了更为广泛的表现。

黄君璧 钱松嵒
上一篇下一篇

猜你喜欢

热点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