奥秘:分开注意力(0054)/ 林世儒
这几年迷上<易经>,它太精采、太有智慧了。忍不住我就把研读后的心得,加进原本「葛吉夫律动/神圣舞蹈」与「养生主灵性按摩」这两个工作坊裡。让课程内容更为深入,且更容易学习与理解。这份课程内容与效果的跳跃性大进展,<易经>功不可没,所以我就把工作坊名称改为「易学律动」与「易学按摩」。也是来自易经三义中的「易简(俗称简易)」。凡事朝易知、易从的方向去思考、去精简,然后创造出易学易用的产品,美国苹果公司的贾伯斯是箇中翘楚,不知是否也受到<易经>的启發?
在心灵成长上,以及「内在之旅」中常会见到 「观照」一词。但要如何观照呢。具体上该如何操作呢?你相不相信数千年前成书的<易经>不但对此已经有所琢磨,甚至六十四卦中有一卦是专门探讨如何「观照」的。那就是第二十卦<观卦>,风地观(上卦风下卦地,构成风在地上吹的图像)。想像一下风就像无人机(空拍机)一样从地上飞过去,是不是地上所有的东西,钜细靡遗地都被「观」得一清二楚。
解释<观卦>的<卦辞>经文是这麽写着:「盥而不荐,有孚顒若。」只用了八个字,通过描述古代祭祀典礼进行时,主祭者的行为与状态来说明「观照」深意。祭祀典礼才刚开始,还没到进献供品的阶段,主祭者正在洗手,而从他的身态与神情,就已经流露出内心的诚信、慎重与庄严来了。至于更细节的<观>法,在<爻辞>裡有仔细的说明,从最初最浅的「童观」,到「窥卦」分六个阶段,六种层次,直至最高层次的「观其生,君子无咎。」对于如何进行观照提供了可行的六个步骤,教导我们透过「观照」而能「自觉与觉他」。
所以解释<卦辞>经文的<彖传>说:「大观在上,顺而巽,中正以观天下。观盥而不荐,有孚顒若,下观而化也⋯」伟大的德行在上,教化以柔顺的方式去深入的影响万民,居中守正的观察天下。而在祭祀典礼开始时,虽然还没来到进献供品的阶段,光从洗手时的神态,内心的诚信、崇敬与庄严的心意就已经流露出来了,百姓仰观时就受到教化了。
请注意「观」这个字有两个念法,一声「观:音官」是我们从自身往外看,四声的「观:音贯」是别人从外面看我们,两个方向完相反。也就是说我们看人的同时也在被看。同理在心灵成长上,以及「内在之旅」所说的「观照」也是如此,我既观察外界,同时也反向观察自己,是有别于平常单向的对外观看,而这种内外双向的同时「观照」,也就是葛吉夫大师所谓的「分开注意力」。这也是在「易学律动/葛吉夫神圣舞蹈」课程裡所要锻鍊的重点。「律动」绝非只是动作的组合,光只是把舞序完整的跳出来绝对不够的。那只是基础与义务,舞者拥有「分开注意力」与「观照」的质量,才能呈现出「律动」的神圣本质。而且无论是舞者或是观众,都会同时感受到它。
在这样的「观照」裡我们会看到什麽?我们会经验什麽?不能说,只能自己去探索,只能自己去亲身体验。这是奥秘,让奥秘保持是奥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