闲说南朝乐府民歌
南朝民歌盛于南北朝时期,大部分保存在郭茂倩所编《乐府诗集·清商曲辞》里,主要有吴歌与西曲两类。吴歌产生于六朝都城建业及周围地区,这一带习称为吴地,故其民间歌曲称为“吴歌”;西曲产生于江汉流域的荆、郢、樊、邓等几个主要城市,是南朝西部重镇和经济文化中心,故其民间歌曲称为“西曲”。
“吴歌”、“西曲”是原有的名称。北魏孝文、宣武时南侵,收得这两种歌曲,借用汉乐府分类,总谓之“清商”。后世沿袭之,至宋代郭茂倩编纂《东府诗集》,仍将这两种归为《清商曲辞》。另外还有少数南朝民歌收入《杂曲歌辞》、《杂歌谣辞》。
南朝民歌的特点总结起来不外乎以下四句话十六个字:浪漫色彩、基调哀伤、出语天然、五言四句。
首先在内容上表现为男女之情,其中吴歌中《华山畿》最激切。
【华山畿】
华山畿!
君既为侬死,
独生为谁施?
欢若见怜时,
棺木为侬开!
《华山畿》是南朝时流行在长江下游的汉族民歌。相传当时有个女子,在哀悼为她殉情而死的恋人时,唱了一首歌。歌的开头一句便是这句惊风雨、泣鬼神的“华山畿”,后来用它作为歌调的名称。《乐府诗集》中共二十五首以此为名的歌曲。
翻译:华山畿啊,华山畿, 你既然已经为了我死,我独自一人又怎会苟活? 若你可怜我此时的处境,就将棺木为我打开吧,我愿意陪伴你共赴黄泉。
其二,从表现的情绪来说,南朝民歌中欢娱之辞所占比例很小,其基调是哀伤的。
这一方面因为在浪漫的、非礼的爱情关系中,受阻被隔,空怀相思,或一晌贪欢,转首负情,是常有之事,所以容易形成悲伤的情调;但另一方面,从审美趣味和娱乐性来说,也是由于伤感的情绪比欢娱的情绪更显得优美,更容易动人。美好的事物、真诚的感情受到破坏,不能实现,会在人们心中唤起对它们的更为热烈的向往与追求。其实不仅民歌,整个魏晋南北朝文学,都是以悲哀的情绪为主导的。
《大子夜歌》
“歌谣数百种,《子夜》最可怜。慷慨吐清音,明转出天然。”
第三,南朝民歌在艺术特色上表现为格调鲜丽明快,语言清新流丽、多用双关比喻,五言四句, 语短情长。 南朝民歌艺术水平最高的当属《西洲曲》。《西洲曲》是南朝民歌中篇幅最长的一首。“钩句”联结上下,一意贯通,回环婉转。
西洲曲
忆梅下西洲,折梅寄江北。
单衫杏子红,双鬓鸦雏色。
西洲在何处?两桨桥头渡。
日暮伯劳飞,风吹乌臼(一说乌桕)树。
树下即门前,门中露翠佃。
开门郎不至,出门采红莲。
采莲南塘秋,莲花过人头。
低头弄莲子,莲子清如水。
置莲怀袖中,莲心彻底红。
忆郎郎不至,仰首望飞鸿。
鸿飞满西洲,望郎上青楼。
楼高望不见,尽日栏杆头。
栏杆十二曲,垂手明如玉。
卷帘天自高,海水摇空绿。
海水梦悠悠,君愁我亦愁。
南风知我意,吹梦到西洲。
南朝民歌风格委婉缠绵、清新自然;善用谐音构成双关隐语;在利用景物传达出深婉的情思方面特征明显;体制小巧,多五言四句这也是南朝民歌特有的风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