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子之问
"老子天下第一"是谁称呼谁呢?
这老子姓李,名耳,2500多年前得"道"之圣人,尊之"子"敬之也。
古时,老与李同音。鬼谷子也是老子的学生,名字叫王诩,他以他的智慧教育了苏秦、张仪、孙膑、商鞅、白起等500余位在那个年代响当当的英雄人物。王诩如此伟大,你想啊,称他为鬼子或王子不好吧?所以后人就尊称他为鬼谷子先生。同理,不尊称李耳为李子而为老子,是一样的道理,实乃敬极。
孔丘先生,孔子也,也是老子门下的三好学生。
一位好老师有一批优质的学生跟着学习,不仅是上苍给予的眷顾和垂青,更是要你承担起撑天之重啊。
一位好老师一生培养过这么好的学生,足于傲视江湖,更何况是盖世的伟人呢!
老子是世界辩证法之始祖哲学之父、思想家、道家之祖师爷,其五千言《道德经》,明天地之来源,述万物之奥妙,道法自然,崇尚无为、抱朴、柔慈、居谿,可谓字字珠玑,玄妙无穷。
"知不知,尚也;不知知,病矣。圣人不病,以其病病,夫惟病病,是以不病。"此等文采,惊呼天之文,华夏族后代子孙我拜读,佩服得匍匐在地,起不来了。
老子的宇宙观、道德观、政治观和知识论为何如此让人着迷,这和他刨根究底的求学精神不无关系。
老子四问
一问
老子生活在周朝陈国的相邑,是一户能读的起书的豪门贵族,有兵将守护家门及仆役可供使唤。老夫人望子成龙,在老子很小的时候,就请了当地精通礼乐的商容老先生来做家庭教师,商老先生博古通今,天文地理无所不知,是位大大的才子,深受众乡邻爱戴和敬重。
一天商容老师对老子说:"孩子,今天老师就和你探讨探讨宇宙的问题,你看怎么样?"。
向来静学善思的老子当然高兴的不得了。
呵呵,公元前560年左右就有那么一位老师在和老子探讨着天、地、人、道等有关宇宙时空的问题,要是被爱因斯坦偷听过去,不知道爱因斯坦会不会在他的相对论理论里记下此处受教于中国老子?
当然那个年代老子还不能用数学语言来解决这个问题,他只能从哲学这个宏观角度对宇宙发表一下自己的看法。
商老师说:"天地之间人为贵,天者,上之清清者也。"老子问:"清清者为何物?""清清者为太空。"老子又问:"太空为何物?"商老师说:"太空者,清之清者也。"老子又问:"太空之上为何物?"商老师说:"更为清之清者也。"老子又问:"清者穷尽处为何物?"
商老师无奈。
他说古书无记载,先贤未传授,愚师未敢妄言。
老子就回去问母亲,问家将,亦不能解答。于是老子就天天看着天上的日月星辰,思考着天外之天为何物?夜不能寐。
二问
又有一天,商老师把老子叫过来,"孩子啊,商老师今天想和你谈论谈论有关地理的知识,如何?"
老子说:"好耶。"
商老师说:"天有天道,则日月星辰可行;地有地理,则山川江河可成;人有人伦,则尊卑长幼可分;物有物性,则长短坚脆可别。"老子问:"日月星辰何人推而行之?山川江河,何人造而成之?尊卑长幼,何人定而分之?长短坚脆,何人划而别之?"商老师说:"皆众神之所为也。"老子说:"神何时备也?神从何由来?"
商老师很无奈。
先哲未传,古籍无载,老夫不敢乱说。
于是老子去问母亲和家将,"神何时有?神何地来?"母亲和家将也不知道。
老子望着身边的事物,想着"神何以有造万物之能?",居然三日不知饭味。
公元前523年,老子和孔子谈论这个问题时,他是这么说的:"天地无人推而自行,日月无人燃而自明,星辰无人列而自序,禽兽无人造而自生,此乃自然为之也,何劳人为乎?人之所以生,所以无,所以荣,所以辱,皆有自然之理、自然之道也。"别说宇宙万物,就连人也都是自然产生的。这观念比达尔文的进化论的观点早2300多年。
三问
有一天,商老师又把老子叫过来,"孩子,商老师今天想和你谈谈政治的问题,可好?"
老子大喜。
商老师说:"神遣君代天理世事,民则为君所御,民不顺君牧则罪。而将在外军令有所不授,故君出世则天意有所不领。"
老子说:"老师,我不同意您的观点,民生非为君也,不顺君牧则其理可解,君背天意其理又何解?神何不造听命之君乎?"
老子认为君和民都做为人,天性是平等的,民不是君可用来放牧的羊。君如果可以为所欲为,那么为何民就不可以呢?如果民违背君的意愿那是罪的话,那么君违背神的意愿是什么?神如果真的有造万物之能,他应该造听话的君才对啊!
老子通过反向思考,从反问推导出既然君可以背天意,那么君民在天的面前人性应该平等。后来孟子他的观点更进了一步,指出"民为贵,社稷次之,君为轻"。
哎,不知为何,都不听老子的话,发展成世袭制,什么富二代,官三代,红后代,我也很无奈。
商老师更无奈。
赶紧说古书上无记载,先哲也没告诉答案,实在不敢乱说。
于是老子问母亲、问家将,没有人能解答。寻访家乡的名士,向他们求教,被风吹被雨淋都不知道了。
四问
又有一天,商老师对老子说:"孩子今天我们来学习军事学,如何?"
老子说:"好啊!兵,不祥之器。"
商老师说:"天下之事,和为贵。不和则交兵,交兵则相残。"老子说:"天下失和,百姓受大害,君何以不治?"商老师说:"民争,乃失小和,君可以治也,国争乃失大和,大祸也。君何以自治?"老子说:"神何不治?"
老百姓失和,君主可以用法律制度来治理,可是国国之间出现战争,老天爷神啊,你怎么就不来管教君主呢?
正因为神没有管好君,能造万物的神就不可能存在,10岁的老子通过和老师的探讨成了一位无神论者。
商老师无奈之无奈。
只好说古书无记载,师之师未传,吾不敢妄言。
于是老子问母亲、问家将,没有人知道为什么。寻访家乡的名士,翻遍家乡所有的古书籍,居然在酷暑里不觉得酷暑,在寒冬里不知道有寒冬。
宇宙是什么?宇宙从何而来?在老子的《道德经》里能找到答案。
《道德经》能够问世应该得感谢涵谷关的守将关伊。
当老子50多岁的时候,他离开了他敬爱的工作岗位周朝国家级图书馆馆长的位置,骑着青牛路过函谷关,守将关伊久仰老子之盛名,匍匐在地拜他为师。老子被挽留下来,于是他就住在涵谷关授道于关伊,潜心写《道德经》文集,洋洋洒洒五千字,言简意赅。
老子曰:"无,名天地之始;有,名万物之母"。他认为天地从无到有,有无相生,有形的天体生于无形的道,然后再生万物。"天下万物生于有,有生于无。"
"夫惟不盈,故能蔽而新成。"因为永不满,所以能不断的去旧而产生新的东西。
"天长地久,以其不自生,故能长生。"天地不为自己生,所以能够长生。
"有物混成,先天地生。寂兮廖兮,独立而不改,周行而不殆,可以为天地母。"
在天地之前有一混浊之物,它没有声音没有形状,独立长存,永不衰竭,循环运行而生生不息。这一浑浊之物是天下万物的根源。
商老师教授老子三年,三年后他向老夫人辞职:"夫人啊,不是我不尽心教书,不是你孩儿不努力,实在是我的水平有限,而你的孩子是位好学善思,聪慧超常,志远图宏的神童。相邑是个穷乡僻壤的地方,如果想让孩子剔璞为玉,最好到商朝的都城去继续学习深造啊。"
老夫人听到这里,就好像看到她的孩子已经离开她,到千里之外求学问道去了,心酸难抑,伤心不已。她知道他的孩子一定会离开她的,因为他是位图宏志远的孩子,需要更好的发展,需要更好的老师。可是商朝首都非常遥远,更何况她只有这样一位孩子,叫她怎不伤心。
事也凑巧,商老师的师兄是周朝太学博士太傅也,皇帝的老师,这一年他到全国各地招生,招收各地的神童,免费供给食宿,免费培养,为社稷举贤才为乐。
一天路过相邑,看望师弟商容,商老师力荐老子。这位当年北大及清华的大学校长听得一愣一愣的,于是就亲自登门要带老子出国留学。
这一年,老子才13岁。
从此老子就拜太傅为老师。在周朝国都洛阳,可谓典籍如海,贤士如云,众望所归。老子向太傅学习那时候用来教育皇公贵族的书籍《诗》《礼》《乐》《法》《易》《经》等,三年里老子大有长进,于是太傅推荐他当了一名图书馆的管理员,周朝的图书馆,规模宏伟,书籍汗牛充栋,集天下之大有,无所不包。老子博览群书,如鱼得水,如蛟龙入海,如天高鸟飞。又过了三年,老子荣升为图书馆馆长,他就开始集贤士,开老子百家讲坛,由于他精通礼仪之理,明道德之源,很快就声名远播,名闻遐迩。
下面我们净手焚香,三跪叩拜,再来品尝几句老子的名言,如何?
"飘风不终朝,骤雨不终日,而况人乎?"
"企者不立,跨者不行。"
"物壮则老,是谓不道,不道早已。"
"天下之至柔,驰聘天下之至坚。无有入无间,吾是以知无为之有益。"
"知足不辱,知止不殆,可以长久。"
"大成若缺,其用不敝。大盈若冲,其用不穷。清静好天下正。"
"我无为,而民自化;我好静,而民自正;我无事,而民自富;我无欲,而民自扑。"
"祸兮,福之所倚;福兮,祸之所伏。"
"治大国,若烹小鲜"
"图难于其易,为大于其细。圣人终不为大,故能成其大。"
"合抱之木,生于毫末;九层之台,起于累土;千里之行,始于足下。"
"江海所以能为百谷王者,以其善下之,故能为百谷王。"
"慈,故能勇;伶,故能广;不敢为天下先,故能成器长。"
"圣人不病,以其病病。"
"人之生也柔弱,其死也坚强;草木之生也柔脆,其死也枯槁。"
"天之道,利而不害;圣人之道,为而不争"
"天道无亲,常与善人。"
"天下莫柔弱于水,而攻坚强者莫之能胜。"
"牝常以静胜牡,以静为下。"
"治人事天,莫若啬。"
"甚爱必大费,多藏必厚亡。"
"大丈夫处其厚,不居其薄,处其实,不居其华。"
"不欲以静,天下将自正。"
"是以圣人无为,故无败;无执,故无失。"
"知其雄,守其雌,为天下谿;知其荣,守其辱,为天下谷。"
"轻则失根,躁则失君。"
"贵以身为天下,若可寄天下;爱以身为天下,若可托天下。"
"三十辐共一毂,当其无,有车之用。凿户牖以为室,当其无,有室之用。有之以为利,无之以为用"。
"功遂身退,天之道也。"
"夫惟不争,故天下莫能与之争。"
最后我们一起来读一下道和德。
"大道氾兮,其可左右,万物恃之以生而不辞,功成而不有,衣被万物而不为主。"
"上德若谷,广德若不足,建德若偷,质真若渝,大白若辱,大方无隅,大器晚成,大音希声,大象无形,道隐无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