她精彩:一个农村妇女的山长水远
她只是大山深处一位“春种秋收农事复”的农村妇女,却护送身体残疾的教书丈夫在弯曲陡峭的羊肠小道上走出了人人称颂的人生;她不知道“磐石无转移,蒲苇韧如丝 ”,却43年如一日,用纯朴的情感和坚定的付出负重前行,为家庭换得岁月静好;她不是“北方有佳人,绝世而独立”,却把她的形象和温暖印在了十里八乡人的心里。
43年不离不弃 照顾残疾丈夫
“来,起来走几步,锻炼锻炼。”妻子边说边伸手去搀扶丈夫。
“好勒!”丈夫微笑着。
人间四月天,春风和煦。一套简朴的住房里,一对年过六旬的夫妻在一起享受着温暖的阳光。
63岁的妻子有着坚毅的脸庞,温暖豁达的笑容。67岁的丈夫头发花白,依靠双拐行动,但精神状态不错,脸上挂着幸福的笑容。谈起过往,他说:“我的故事离不开她的故事......”
46年以前,20岁的她经人介绍认识了当山村教师的他。初见,他虽双腿残疾,却温文尔雅,十足的读书人样子。“我不识字,崇拜有文化的人。”大半生走过,说起这段姻缘,她笑了,说没有后悔过。
1977年,二人喜结连理。从此,大山深处,前路艰难,他有他坚持的信念、拐杖下的讲台和土地,她有她守护的理由、安宁和幸福的梦想。
他说,不仅要改变自己的命运,也要改变大山里孩子的命运。她说,相信日子也一定会好起来,哪怕慢如蜗牛,哪怕道路曲折,她也会坚持下去。
婚后,她一个人承担了全部家务,伺候丈夫、照顾孩子,担水、做饭、洗衣、农活,样样都干得井井有条。“累极了,背着他会哭,但哭完了还是要坚持下去,也没有埋怨过他。”她说。
有时候身体不舒服,心情烦躁,他会对妻子发脾气,可她总是默默忍受。“我是他最亲近的人,他心情压抑的时候,除了我,还能找谁发泄呢。”说起这个,她没有委屈,露出了温暖的笑容。
由于高位瘫痪,他大小便失禁,常常拉在裤子里。“经常,在干农活的时候,学生娃娃跑来叫我,说张老师怎么了怎么了,我就得立刻放下手里的活赶去照顾他......”她哽咽着说道。
“她为我端屎端尿,擦洗身体。一有空闲,就为我洗理头发,刮胡子修面,搓洗脚上的硬茧,她要我精精神神、体体面面地当‘先生。’”他眼中饱含泪水。
祸不单行。1998年秋,他患了结肠炎,需要用药物灌肠治疗,15天一个疗程,每天都得灌一次。为了不耽误孩子们的学习,她在医生的指导下学会了灌肠。
这次更是苦了她,每天下午到放学时分,她便撇下手中的活,小跑着赶到学校,守在丈夫身旁,一丝不苟地为他灌肠。每天来回12里地,路上耗时两小时,灌肠一小时。这样坚持了一年多,原本敦实健壮的她身体瘦了一圈。
他们的婚姻,艰难不断,可她却走出了山长水远的情意。43年如一日,用柔弱的肩膀,一头担着残疾的丈夫,一头担着女儿,田地和家务,同命运抗争,谱写了感人的故事。
羊肠山道上“驮”着丈夫去教学
回忆是一坛酒,不饮有醇香,饮来有辛辣。弯曲陡峭,一尺多宽的羊肠山道,对我们来说,只是车窗外令人啧啧惊叹的风景,而对于这对夫妻来说,却承载着他们一生的挣扎和悲欢。
1993年秋,黄昏时分,大山里弯弯曲曲的羊肠小道上清冷寂寥,只听得见一头毛驴“得得"的蹄声。牵着毛驴的,是她。她肩上扛着两根拐杖,驴背上驮着她的丈夫。
突然,丈夫打破了沉默:“这么多年,嫁给我,亏了你啊。”女人没有应声,只是一个劲地爬着坡。上山顶了她才转过身来,一边喘气一边说:"亏了 我怕啥!娃娃和家长们对我们这么好,千万不能亏了孩子们。”此时的他,恨不得身有魔法,将这陡峭的山道缩短又缩短,可他没有办法。
在从家里到小学十多里的陡峭山道上,她“驮”着丈夫到底走过多少回,摔过多少跤,流过多少汗,她已经记不清了。她只记得丈夫安慰她的亲切的话语、学校里孩子们渴望知识的眼神,丈夫在教书中获得的快乐和成就感,都在为她鼓劲。
“在家里干不了活,他心情不好。去学校教书,能让他快乐。”她说。就这样,她用她温暖宽厚的肩膀,一头担着家务、女儿和田地,一头担着残疾的丈夫,与艰难的生活抗争。
“从家通往学校的路上必须翻越的那道深沟,我从不会忘记。”他说,每翻一次深沟,都会让他经历一次难以言喻的人生体验。妻子坚毅的目光,不堪重负的喘息,都让他刻骨铭心。那道沟毛驴驮着人是越不过去的,每次到那里,妻子都用尽全力从驴背上抱下他,“驮”着走下一段陡坡,跃过沟坎,再一手抓着坡坎边的荒草丛,一手紧紧攥着他的胳膊,一步一喘地将他“驮”上只有一尺多宽的小路,再将已跑到一边觅草吃的毛驴使劲拉过来,又将他抱上驴背,汗水从她通红的脸颊细密的鱼尾纹上滚落下来,渗进衣领里,可她毫不抱怨,牵着毛驴向学校走去。
有一次,天下着蒙蒙细雨,她牵着毛驴接丈夫回家。在翻越那道深沟时,尽管她“驮”着丈夫小心翼翼地一步一挪,但泥泞的陡坡使她脚下一滑,俩人一同滚到了沟底。成为“泥人”的他们忍着巨痛爬起来,已是鼻青脸肿。多亏过路的村民发现,才将她俩拉上了沟沿。“她顾不得自己疼痛,忍着眼泪,赶紧给我活动腿脚和胳膊,看有没有摔伤。”说到这里,他老泪纵横。
1997年冬天的一个星期一,连着下了两天的大雪已经把群山封得严严实实,可砂粒般的雪还是没有要停下来的意思。天刚冒亮,他便推开房门望着大雪发呆。
她知道,学校已进入了紧张的复习阶段,马上就要期终考了,把教书看得比命还重的他能不着急吗?还是想法送他去学校吧。于是她叫来了哥嫂妯娌,带着铁锨和扫帚,开始从门外一段一段清扫路上厚厚的积雪。富秀铲一段路,便回过头来背上丈夫往前赶一段。
感激和酸楚使他的颗颗泪珠滴落在她被朔风吹得通红通红的脖颈上。他还能说什么呢?再有什么能比妻子这种炽热情怀更珍贵、更感人呢?
在她的全力支持下,他以顽强的意志和惊人的毅力在山村教坛上辛勤耕耘了三十几年,孩子们一个个先后毕业了,有的进了名牌大学,有的当了国家干部......他被人们誉为“教坛保尔",各种嘉奖纷涌而来……
他的事迹巡回演讲报告会那天,场内掌声阵阵,场外,家乡的山头上,她泪流满面,是心酸,也是欣慰。演讲中的他声音颤抖:“没有她,就没有我的今天。”
家庭的支柱 和“女神”
“可以说母亲是我们家的支柱,是我们坚强的后盾!父亲的成功离不开母亲默默无闻的付出!她朴实,吃苦耐劳,有着极其坚强的意志,如果没有这样一位母亲,就没有我们姐妹的今天,她是我们心中真正的女神!”他们的女儿说,人生道路上,无论遇到什么困难和挫折,只要想起母亲,她就会振作起来,勇敢向前。
小女儿说:“记忆最深刻的是冬天,无数次,母亲将父亲“驮” 到学校后,又得马上赶回家去。家中的鸡在等着她喂食,毛驴在等着她添料,猪也正在“嗷嗷”地唤食,她们姐妹还在眼巴巴地等着她回来,天黑了好久,她才能出现在门口的那道坡上。”
她说,那些年月的自己,心中只有一个信念:把娃娃往好培养,把丈夫的病往好看。她咬紧牙关,一天天坚持下去。“我不识字,吃了太多苦,一定要把孩子送进大学。”渐渐长大的两个女儿也非常懂事,放学放假回家争着抢着帮忙做饭、洗衣服、喂牲口,什么活都干。
联产承包责任制时,家里分得了80亩山地。这些地零零散散,多半都是“滚牛洼”,干起来特别费力,也不能天天找别人帮忙。她不怕,为了好收成,她晴天一身汗,雨天一身泥,饿了便啃些干蒸馍,渴了咕咚咕咚喝一肚子冷水。
“星期天,他闲暇时便拄着双拐,来到地头,陪我说说话,劝我轻点慢点干,我心里是暖和的。”她富秀擦了擦眼泪说。
“母亲说,好好念书,我这么累死累活,就是希望你们不要再重复我们山里人的日子。”大女儿说,上中学的时候,她看到家里艰难,想要辍学打工,母亲发脾气了,坚决不同意。于是她努力上进,改变了面朝黄土背朝天的命运。
“有一年春天,母亲在地里耕地,头顶飞过一只喜鹊,驴受了惊,向前跑去,可为了保护步犁,她不敢松手,跟在步犁后面,被驴带着跑下一个长坡......小小的我在一旁看着,吓坏了,多少年了,午夜梦回,仍然心有余悸。”女儿回忆说,夏天农忙的时候,母亲常常劳作到深夜。目睹父母的艰辛,她们姐妹早早就懂事了,帮母亲干活从不偷懒,认真学习,达成父母的心愿。
农闲时节的星期天,天气晴朗,他们一家人坐在院子里,父亲看书,母亲纳鞋底,姐妹俩玩耍或者写作业。这就是他们最幸福的时刻。
说不完的故事,道不尽的情感。大山深处,羊肠小道上,洒满了她的汗水和希望,她是妻子,是母亲,是艰难生活的“背行者”……
每一个冬天都是以春暖花开作为句号的。嫁给她40几年了,她头发白了,腰也有些弯了,然而她帮丈夫实现了人生价值,他们的两个女儿也成才了。
如今的她,不用再赶驴驮着丈夫去教学了,不用再在寒风凛冽的山路上为丈夫扫雪开路了,不用再用尽全身力气与苦难抗争了,她的丈夫和孩子,终于给了她一片相对安宁幸福的天空。
在他们夫妇的旧庄院子里,她亲手栽植的青柏挺拔而立。多少年了,这院子的女主人,就像它们一样,斗寒傲雪,坚强不屈,毅力不倒,给家里献出一片绿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