戏曲《火焰驹》“卖水”习俗考
文/仝朝晖
提出问题:秦腔传统戏《火焰驹》即《李彦贵卖水》,故事发生在北宋时代的苏州,讲李彦贵和黄桂英的爱情故事。其中一个情节,令人不解。苏州城内河流交错,为什么李彦贵以挑水“卖水”营生,黄桂英的丫环还要“买水浇花”?
(图:《火焰驹》剧本)本文就此问题,对相关生活习俗进行考证。
1、戏曲题材渊源
中国戏曲中,和李彦贵卖水相关的故事,大致是两个描述系统。
其一,以林昭徳为主角。源头可以追到南戏,之后关汉卿也创作有类似剧目。人物名字或叫李安生、林孝童。但是故事情节没有卖水、宝马传信。此剧情秦腔叫《血手印》。
其二,以李彦贵为主角。源头为明代无名氏小说《卖水记》,后来许多剧种由此衍生了不同剧目,人物名字或叫陈英。故事情节中均有卖水,但有的没有宝马传信。秦腔此剧目来源清代李十三根据《卖水记》所作的碗碗腔剧目,由李十三的剧目也演化了眉户、蒲剧、豫剧等相关剧目。
(图:《火焰驹》演出剧照)2、买水习俗考
任何文学虚构都有现实生活的投射。所以说,至少在明代苏州就有买水、卖水的生活习俗。
关于明代苏州人买水的习俗。有一则故事:文徵明凭“竹符”买水,讲文徵明花钱雇人挑山泉煮茶。还有一则关于苏州水井的神话:柳毅传书,讲柳毅从水井进入龙宫传信,这说明水井对苏州人是重要的文化记忆。
(图:这个苏州水井和电影《火焰驹》场景很相似)今人嵇元《品读苏州》有文章写对苏州水井的回忆,大致说苏州人自古有食用井水的习惯,还有专门祭祀水井的民间仪式。苏州的水井挖掘得比较浅,水的品质不一,有甜水井、苦水井。但文中没有提到买水的习俗。
(图:今天苏州的水井)而在今人谭正璧《煮字集》却有文章提到,过去的南京人有买水的习俗。南京城里绝少可供食用的河道,如果家里没有水井,就要“买水”食用。十家倒有九家必须“买水”才能煮饭烧茶的。
也有研究者记述了清代的北京也有类似的习俗,北京城里水井有甜水、苦水。八旗子弟的包衣,叫“水窩子”,他们把持甜水井,一般人想要吃好的井水要向他们买水。
3、卖水的现实依据
通过以上分析,可以说明在现代的自来水制度普及之前,中国城市居民食用水的真实状况,而现代自来水的实施起源于上海。1883年杨树浦水厂竣工,成为中国有史以来首例。此前,上海城中的食用水主要取自河道,由挑夫挑水贩卖到居民家。
笔者生活在关中,个人经验里,听过上辈人说过食用水的“水硬”(含减)、“水软”, 笔者没有见过甜水井、苦水井,也没有听过买水、卖水习俗。说明这问题和不同地区地下水的水系有关,也和水源污染有关。还有就是,当地人的生活水准有没有达到讲究食用水品质的程度。
结语
戏曲《李彦贵卖水》相关情节中,李彦贵卖的井水是品质好的“食用水”,丫环“买水浇花”只是让李彦贵和黄桂英见面约会的借口。
(图:电影《火焰驹》剧照)此剧的原本今已无存,但通过现在秦腔演出版,黄桂英是千金小姐,李彦贵不认识她的丫环,也不知道无意来到了黄家的后花园。李彦贵初见黄桂英,赌气扭头就要离开,念白“这花过于名贵,我的水浇它不活”。可以推测前文情节,丫环请李彦贵进小院约会,可能说,“我家的花甚为名贵,需要上好的水浇灌”,这些在剧情中省略了。
秦腔此剧不同演出的细节略有差异,陈妙华在舞台演出中唱“去到那河湾里取水换钱”,而在电影中唱“去到那大街上换取铜钱”,配合汲井水画面。两者都讲得通。从程式角度,舞台表现“汲井水”比较难,而选择“河湾取水”走暗场,也是合理。
(2020-11-12初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