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就是紫荆!

2021-07-27  本文已影响0人  蔓蕉蘅芜

虽然先秦时期的古人并未将“紫荆”从“荆类植物”中独立出来,两汉时期的古人也有将灌木的“紫荆”与大乔木的“紫荆木”相混淆的时候,但其实古人对“紫荆”这一植物的认知,随着时间的推移其实是越来越深刻的。不少作品中都对紫荆进行了专业的描述,这些描述以现代人的眼光来看也十分准确恰当,与我们现在所看到的“紫荆”基本一致。

宋代沈括在《梦溪笔谈·补笔谈卷三》中准确描述了紫荆的叶片和果实,紫荆的叶片大而圆,果荚冬季不落,而且在庭院中广泛栽植。

《梦溪笔谈·补笔谈卷三》(节选)

【作者】沈括【朝代】宋

紫荆,陈藏器云:“树似黄荆,叶小,无桠。夏秋子熟,正圆如小珠。”大误也。紫荆与黄荆叶丛生,小木,叶如麻叶,三桠而小。紫荆稍大,圆叶,实如樗英,著树连冬不脱,人家园亭多种之。

沈括(1031-1095),字存中,号梦溪丈人,汉族,杭州钱塘县(今浙江杭州)人,北宋官员、科学家。沈括出身于仕宦之家,幼年随父宦游各地。嘉祐八年(1063年),进士及第,授扬州司理参军。宋神宗时参与熙宁变法,受王安石器重,历任太子中允、检正中书刑房、提举司天监、史馆检讨、三司使等职。元丰三年(1080年),出知延州,兼任鄜延路经略安抚使,驻守边境,抵御西夏,后因永乐城之战牵连被贬。晚年移居润州(今江苏镇江),隐居梦溪园。绍圣二年(1095年),因病辞世,享年六十五岁。

宋代唐慎微在《经史证类备急本草》中对紫荆的观赏及药用价值进行了归总与概括,与紫珠进行了对比区分,并讲述紫荆花朵深紫色十分可爱,并多次提及其在庭院中广泛栽植,说明在宋代,紫荆是庭院必备花木之一,深受大众喜爱。

《经史证类备急本草》(节选)

卷第十四紫荆木

【作者】唐慎微【朝代】宋

(紫荆木_图缺)

味苦,平,无毒。主破宿血,下五淋,浓煮服之。今人多于庭院间种者,花艳可爱。(今附)

臣禹锡等谨按陈藏器云∶紫珠,寒。主解诸毒物,痈疽喉痹,飞尸蛊毒,肿下 ,蛇虺、并煮汁服。亦煮汁洗疮肿,除血长肤。一名紫荆。树似黄荆,叶小无桠,非田氏之荆也。至秋子熟,正紫,圆如小珠。

生江东,林泽间有之。日华子云∶紫荆木、通小肠。皮、梗同用。花功用亦同。

图经曰∶紫荆,旧不着所生州郡,今处处有之,人多于庭院间种植。木似黄荆,叶小无桠,花深紫可爱。或云田氏之荆也。至秋子熟,如小珠,名紫珠。江东林泽间尤多。

衍义曰∶紫荆木,春开紫花,甚细碎,共作朵生,出无常处。或生于木身之上,或附根土之下,直出花;花罢叶出,光紧,微圆。园圃间多植之

《经史证类备急本草》,简称《证类本草》,31卷。北宋唐慎微约撰于绍圣四年至大观二年(1097~1108年)。本书系将《嘉祐本草》、《本草图经》两书合一,予以扩充调整编成。共载药1748种。

本书重在汇集前人有关药物资料,参引经史百家典籍240余种。所摘陈藏器《本草拾遗》、雷斅《雷公炮炙论》、孟诜《食疗本草》、李珣《海药本草》等古本草条文尤多,弥足珍贵。又辑众多医方,各注出处,为宋代本草集大成之作。其资料之富、内容之广、体例之严,对后世本草发展影响深远,《本草纲目》即以此书为蓝本。后世辑佚古本草,率多取材于此。

唐慎微,字审元,成都人,北宋著名药学家。他对发展药物学和收集民间单验方作出了非常大的贡献,开创了药物学方剂对照之先河。而且在多年广泛采集的基础上,约与公元1082年编成《经史证类备急本草》。

清代李渔在《闲情偶寄》中专门提到紫荆,将其比喻为紫衣少年,甚为喜爱。但也说到紫荆花小枝疏不够震撼,若李渔见到如今的紫荆属植物新品种‘四季春1号’紫荆树,想必会做出另一番感慨了。

《闲情偶寄·种植部·木本第一

【作者】李渔 【朝代】清

紫荆

紫荆一种,花之可已者也。但春季所开,多红少紫,欲备其色,故间植之。然少枝无叶,贴树生花,虽若紫衣少年,亭亭独立,但觉窄袍紧袂,衣瘦身肥,立于翩翩舞袖之中,不免代为踧踖。

李渔(1611-1680),初名仙侣,后改名渔,字谪凡,号笠翁,浙江兰溪人,生于南直隶雉皋(今江苏如皋)。明末清初文学家、戏剧家、戏剧理论家、美学家。素有才子之誉,世称“李十郎”。

上一篇下一篇

猜你喜欢

热点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