创作生妙谈简友广场想法

万历十五年

2022-03-30  本文已影响0人  月曦花宸

《万历十五年》是已故着名华商历史学家黄仁宇「大历史观」的成名之作,一本书道尽大明王朝衰败的症结。万历十五年即公元1587年,表面上大明王朝四海升平,无事可记,实则它早已在历史的洪波中岌岌可危。黄仁宇先生抓住了这一点,描绘了明朝衰落的一个瞬间,品评了明代六个重要的历史人物。文官集团的傀儡——万历皇帝生不逢时的政治家——张居正高明的折衷家——申时行军事将领——戚继光明朝最为后世称道的官员——海瑞近乎巅峰的诗人、哲学家——李贽zhì。此六人者,或是身败,或是名裂,没有一个能够功德圆满。

我们知道,在事情发生当下无法客观评论事情,尤其是自己身为局内人的时候。将时间线拉长,我们才能得以窥知历史发展的一段轨迹。一个人的生老病死尚且在可操控熟知的范围内,但一个王朝的兴衰更迭,却没人能说得清其中原委。

把这本书的英文书译过来就是《1587:无关紧要的一年》。黄仁宇先生用他的书名来暗喻一个「deep irony」,以此来达一个极其深刻的理解。黄仁宇先生希望我们在看完了这些人物小传后,能掩卷而思,幡然顿悟出一个他并没有直接说出来的极其深刻的理解——一个王朝的溃烂和衰败可能并无特定的起点,因而通常是深藏不露的。在看起来依旧祥和的太平盛世背后,整个体系可能早已病入膏肓,无力回天。

仔细读读,此书中蕴含着一个隐晦含蓄的概念:『申时行把人们口头上公认的理想称为“阳”,而把人们不能告人的私欲称为“阴”。』黄仁宇先生所谓的“阴”,与吴思先生首创的“潜规则”『中国社会在正式规定的各种制度之外,在种种明文规定的背后,实际存在着一个不成文的又获得广泛认可的规矩,一种可以称为内部章程的东西。恰恰是这种东西,而不是冠冕堂皇的正式规定,支配着现实生活的运行。』其内核一致,即不能公知于社会,却在暗中支撑着社会运行的不成文规则。

《万历十五年》的大历史观在政治基础的大局上,从为官之人的各个角度看待这段时间发生的事,最终的落脚点在国事上。以官吏之小鉴国家之大局,确实可以看出许多问题,是在大历史的线上浓墨重彩的一笔。而且内容并不晦涩,从小事讲起,以哲学结束,由浅入深,循序渐进。以史为鉴,这本书可以培养我们的大局观,引导人深入思考。

我觉得一般的历史书比较枯燥,因为对其中的官名、官制、税收制度不熟悉,那就是成阅读的障碍,从而打消阅读的热情。黄文宇先生另辟蹊径,在尊重历史事实的基础上,重新表述自己对历史的观察。挺有意思的一本历史著作,可以读读!

上一篇 下一篇

猜你喜欢

热点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