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好的认知——认命就好!
在某相亲里,群主曾发布一则这样的消息——“@所有亲,在你们想让我继续牵线的时候,请先浏览一下和我的私聊记录,有没有认真对待过上一次我为你推荐的人选,有没有认真回复过我上一次为你介绍后,你们是否见过面,聊得怎么样,因为什么没谈成。如果你什么也没有回应上次相亲的情况,只是一味地让我介绍下一个,下一个,你觉得合适吗?再有,如果我已经为你介绍了三个或三个以上的相亲对象,你一个都没有反馈,也从没有来找我当面沟通过,请问,你在晚报的相亲诚意还有多少呢。我的意思是请大家珍惜在群里的机会,珍惜每一个和你遇见的人,好好去发现对方的优点,好好去用心专一和一个人试着交往。相信,只有你认真对等自己的爱情和婚姻,你想找的那个对的人,才能更快地出现,和你相遇。”
时间久了,每个走在相亲的路上的人已经麻木了,即便是希望能够通过这样的方式来遇见未来人,但心里可能就会剩下怀疑、质疑,这种怀疑、质疑不是怀疑自己,而是怀疑、质疑对方,这个对方是谁,也许是遇见的人,也许是所有人。结果是——先把自己包裹的严实一些吧,不是自己不想,而是真的没有合适的……
这样的想法也许是绝大多数人的选择,之所以这样下一个判断,基于的观察,不针对某一个人,只能说是一种现象。既然是现象那就是由一个个人的行为构成的。
昨天,看到某群里突然一堆消息,就俩字——“征婚”,或者是“征婚+1”……比接龙还积极,这样真的能够遇到吗?
结果也好,答案也好,如果这样能够解决问题,是否有效,时间已经给了答案。
对此做的总结,更多的人是——看热闹不嫌事大。比如遇到的一个人,在群里遇见过,在微博遇见过,能够两次遇到至少对于自己来说愿意耐下心来,了解一下,奈何这个人依旧成为手机里面的“活死人”。
也许可以解释为:每个人的目的是不一样的。没错,确实如此,每个人相亲的目的更是不一样,比如有些人相亲的目的是迫于无奈,因为在心里可能就不想,看到周围的形式就焦虑了,所以……,这样的人不在少数,因为在这样的人心中,根本不清楚希望遇到的人,与什么样的人共度余生,也许是A,但又认为B也不错,或者C更好……
虽然在小作文写的挺好,但真正的实施起来,就已经背离的所写的。
自己的数学绝对是金庸老先生教的,但在实践中,突然领悟数学的一些奥秘,比如三维建模,这个三维建模是对人的认识,通过群聊、微博……的信息,当能够判定为一个人时候,信息的对比之下,也就多少能够看清这个人的面目,相信绝大数人也会有这样的感受。
来来回回就这么多人,虽然是陌生人,但彼此心知肚明。所谓的不合适其实也是建立在这种——心知肚明之下。
自己从来不指望自己能够中奖,而且还是中大奖,最多是重在参与,一个乐呵呵的态度,其实把每次参与当成以此机会而已,即是是不中也可以参与一下。
但感受到的是相亲路上的人,每个人都希望自己中个大奖,一击命中,否则连参与都不参与,这与人的心理有着莫大的联系——厌恶损失,厌恶付出……这其实是一种最为普遍的心理学现象,即便是知道,也不会刻意的避免。
真的是损失吗?也许是,看到过一则信息,总结了相亲路上所有花费,确实不小的数额。只是总结了所花费,为什么不能总结一下所经历的呢?如果写成文字,相信是一部不错的小说,没准会有收入呢?
人就是如此——有心的人,处处是宝藏;无心的人,处处是损失。
是希望做个有心呢?还是做个没心没肺的人呢?
时间已经证明了一切,只不过没有用心思考一下,即便是思考,只想的是失去了什么,就算是获得,也认为是理所应当,所以……
算了,不说了,所以什么自己最清楚,说多了,又该被批判与指责了,不喜欢批判其他人,但有些时候架不住对号入座,更不喜欢被人批判,但架不住行驶过程,自己不主动撞其他人,其他人不来撞自己。
最好的认知就是——一切都是命,接受即可。
自己在从中受益,不做那个厌恶损失、厌恶付出的人就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