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智成熟才有的六种习惯,让一个人体面应对生活
周国平在《灵魂只能独行》中说:“许多人所谓的成熟,不过是被习俗抹去了棱角,变得世故而实际了。那不是成熟,而是精神的早衰和个性的灭亡。
真正的成熟,应当是独特个性的形成,真实自我的发现,精神上的结果和丰收。”
总听人说“你得成熟一点”,但到底做什么才算成熟,很难下定义。
有超过十万人在知乎上关注了问题“一个人心理成熟的具体表现都有哪些?”
二十多岁的年纪,明白这七点,也许你就更能活成自己理想中的模样。
1
时间是选出来的
不是省出来的
每年毕业季,空气都透着焦虑。忙着安排鸡飞狗跳的日子,还必须得对自己的未来负责,很多读者说自己被折磨到已经绝望,不想上进,不想解决问题。
这还只是个开始。离开学校的生活后,迎来柴米油盐的琐事、让人头大的人际关系、眼睁睁看着可能完不成的目标任务量,偶尔想锻炼下身体都挤不出一点时间。
但人对于自己的忙碌,其实存在偏心。如果有朋友要见,就往往会挤出时间特地安排;但如果换成了读书、去健身房,很多人就选择会抽空再做。
在TED热门视频榜首的演讲《如何掌控你的时间》中,畅销书作家劳拉·万德坎姆认为:人们往往不是没有时间,而是在可以选择拖延的时候,就总能找到无数借口。
作家托尔斯·曼曾说:“时间使我们变得更聪明,更美好,更成熟,更完善。”
心理成熟的一大标志,就是即便任务增多,也能管理好自己的时间。
劳拉说,“我们并不是靠节省时间创造想要的生活,而是先知道我们想要什么样的生活,然后时间就自动节省下来了。”
安排好每件事的优先级,知道哪些事情要克服所有阻力去做,拒绝更多没必要的事情,让自己变得更高效。
2
比起“跳出舒适区”
认清界限并扩大它会更有效
比起常常被提到的“跳出舒适圈”,对于大部分人来说,认清舒适区的边界,并将这圈子不断扩大,才更可行。
美国心理学家耶克斯和多德森认为,各种活动都存在一个最佳的动机水平。动机不足或过分强烈,都会使工作效率下降。
Yerkes-Dodson Law,受外界影响的心理状态与表现好坏的关系是呈倒U型的 / ResearchGateYerkes-Dodson Law,受外界影响的心理状态与表现好坏的关系是呈倒U型的 / ResearchGate
曲线的最高点是“最佳唤醒点”,也被称为“最佳焦虑状态”。
过于消极怠工,和给自己过大压力,都不会换来理想中的结果。
在状态上,调整压力值到适当的程度,并拓展自己熟悉的领域,是能更游刃有余应对生活的方式。
“中国平遥国际摄影大展”优秀摄影师顾莹,曾是前中国国际滑翔伞队队员,四次获得全国滑翔伞女子冠军。
一次集训中,她的腰摔成骨折,医生说她这辈子都没法再从事滑翔伞事业。退役后,顾莹没有选择过平常的生活,而是决定:既然无法展翅长空,那就将这一切记录下来。
她开始学习拍摄野生动物,南极、北极、青藏高原……
为了拍到想要的照片,凌晨三点负重上山,忍受高原反应、饥饿寒冷,才捕捉到精彩的瞬间。
给予自己适当压力值的同时,不对能做的事设限,也就是在扩大舒适圈。
心理学家卡罗尔·德韦克说:“我们发现,每当人迫使自己走出舒适区,学习新知识,接受新挑战,大脑的神经元就会形成新的更强的链接,他们也会变得越来越聪明。”
成熟需要多年经验积累,而了解“舒适区”站在它的边缘不断拓展,开辟的是新的人生路。
3
警惕“反复情绪”
走出消极怪圈
豆瓣评分9.5的美剧《This Is Us》中,肥胖症女孩凯特是一个典型的情绪失控者。她从小因为肥胖而经常受人欺负,有音乐天赋也从来不敢在别人面前唱歌。
她找不到一份令自己满意的工作,对自己感到焦虑,经常发怒,和男朋友之间也充满无休止的争吵。
当凯特遇到了男友漂亮且身材火辣的前妻,她不由自主地感到自卑,试图寻求男友安慰时,却又爆发了争吵。
这样的争吵已经不止一次,男友托比显然并不介意她的身材,只是无法忍受她因为自卑而变得极端。
某科普网站主编在微博征集读者们的心理困惑,排在第一位的就是:怎样才能不时常记起以前的羞耻时刻?
我们的情绪与经历相关联,每当类似的经历出现,曾经形成的刺激被唤醒,每被唤醒一次,情绪就会加深。
被消极情绪所支配的大脑,这一刻就会失去思考力和判断力。
而对于情绪,成熟意味着觉知与控制。
心理成熟的人往往会了解并接纳自己脆弱消极的一面,遇到相似的情景,采取积极的回应和反击。
现实生活中,可以对自己的不稳定情绪做一次“认知重评”。生气时问一问自己:“我在生什么气?为这件事生气是否值得?我生气可以解决这件事吗?”
M·斯科特·派克的心理学著作《少有人走的路》有这样一句话:“面对问题并感受痛苦;然后,解决问题并享受更大的快乐,这是惟一可行的生活方式。”
接纳自己的脆弱和愤怒,找到解决的办法,“无缘无故发脾气是小孩子的权利”。
4
对亲近的人有耐心
在“有恃无恐”时保持清醒
情绪激动的状态下,人会出现“意识狭窄”的状况。
认知活动的范围缩小,理智思考能力受到限制,自我控制能力减弱,甚至冲动到无法预料可能产生的后果。
因为潜意识中知道对方是亲近的人,后果总会没那么严重,所以很多人的坏脾气,就留给了平时宽容度会更高的人。
一般越是亲近的人,反而更缺少情感的流露。
“省略式”沟通,直接略过情感礼仪的铺垫,只管说理,因为顾忌很少,所以容易只站在自己的立场。
但再亲近的人,也会存在理解的盲区。期望值过高、希望对方能自动全盘理解,往往导致的是单级思维带来的弊端,钻进牛角尖,矛盾升级。
5
过多抱怨影响健康
消极情绪会传染
《老友记》中,三位好姐妹中看似最幼稚的菲比是最无忧无虑的那一个。
这都源于菲比的人生准则——每天都快乐才最重要。她不在意别人的目光,不醉心于金钱、相貌,生活的琐事难以困住她。
因为生活的琐事,很多人着急,工作不上不下,家庭一地鸡毛,自己的身体也开始渐渐不如以前,于是感到焦虑,总是抱怨,让自己陷入“越急越丧、越丧越急”的死循环。
心理学教授David Hawkins认为,人的意念存在震动的不同等级。喜欢抱怨、愤怒,总觉得欲望不能被满足等负面情绪,振动频率低于200,人的健康也会受到影响。
Dr. David Hawkins' Map of Consciousness / loaaffirmations
Dr. David Hawkins' Map of Consciousness / loaaffirmations抱怨、焦虑的情绪会传染,越成熟,越不会持续把负能量带入他人的生活。
面对不好的情绪,需要做的是积极解决。只是叫苦不迭没有行动,倾听的人没法给出解决方案,也让多了一个人被烦心事纠缠。
6
依赖-独立-互赖
心智成熟不惧联结
在工作和人际关系中变得成熟后,很多人,还是在“婚姻“这场没有硝烟的战争中落败。
《了不起的麦瑟尔夫人》中,女主每天花尽心思在丈夫面前维持完美形象,做好全职太太,却依旧没有阻止丈夫变心。
但她没有因为伴侣的越轨而变得消极,度过低潮期后,开始重新正视自己的价值,在不断摸索中,终于依靠着出众的演讲能力成为了一名脱口秀喜剧表演者。
之前辅佐丈夫实现理想的小女人,认清了自己所长,在一段依附的关系中找到自我。
美国管理学大师将人生的成长阶段分为三个等级:依赖期、独立期、互赖期。
处于依赖期的人,把错误归咎于他人,认为自己需要照顾,想靠别人实现愿望;
处于独立期的人,敢于为自己的行为负责,一个人面对困难;
而互赖期的人,懂得与他人合作,把“我们”放在首位,为自己投资的同时,也能实现利益与智慧的共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