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场父女“大战”
即便是成年人面对被人冤枉,心里也不好受。
以前我被人冤枉后,我是一定要解释,要证明自己的清白的。
到后来就不想证明了,因为信我的人,无需解释;不信我的人,解释也没有用!
小时候,我奶奶常对我说:身正不怕影子斜。长大后,我才发现“身正不怕影子斜”,是需要有一颗强大的内心。
可是对于一个10岁的孩子,她面临着被冤枉,是一定要证明自己的,她还不懂有时候不去在意一些事情。
周末的下午刚吃完午饭,我已经躺下了,这两天是生理期,身体不太舒服。
思爸突然来了一句:“思思在厕所偷偷吃糖。”思思听完他爸这句话,情绪非常激动,立刻脱下棉袄,身上只剩下秋衣。
她迅速去厨房拿了一把菜刀,哭着对她爸爸说:“来,你把我肚子剖开,看我肚子里有糖没有。”
她这一举动把我吓一跳,我赶紧穿上衣服起床。
我跑去安慰她,给她穿上衣服。
思思哭得撕心裂肺的说:“父母都不喜欢我,讨厌我,才会冤枉我,那以后我不要在这个家待了,她要离家出走。”
我连忙解释说你没有错,你爸爸只是嘴没有把门,喜欢胡乱开玩笑。
有的孩子是可以接受玩笑话,有的孩子是不行的,思思就是属于后者。
我记得上一次跟她开玩笑,她也是特别生气。
那次跟她一起出去,那时候她感冒在咳嗽,我笑着说我给她买糖吃。
她知道我不会给她买,觉得我是拿她寻开心,就特别生气,当时甩手要走人。
从那以后,我再也不敢随便跟她开玩笑。
想起一个故事,讲的是有一个男人被人冤枉,别人说他吃了两碗米粉,其实他只吃了一碗米粉。
他为了证明自己的清白,拿刀剖开自己的肚子。
诬陷他的人说:“我只是开玩笑,你却当真。”
司马迁说:此可为智者道,难为俗人言也。
我觉得这件事情特别重要,不能忽视孩子的感受,我让思爸给思思道歉。
我给他打比方,我说比如你今天上午去看同事,问同事的老婆他的病情怎么样,有好事者拍照发给我说,贝贝,你老公在外面和别人约会。
我看到照片后马上质问你,你是不是特别生气,感觉我不信任你,冤枉你?
思爸说:“可是,我看到厕所垃圾桶有糖纸汁。”
我说:有糖纸,就代表在厕所吃糖了吗?这逻辑有点问题吧,那糖纸可能是我或者孩子随手丢的,再说了,就算真吃一棵糖那是有大事呢,何况没有吃,孩子最受不了被人冤枉,你不知道吗?
在我的软硬兼施下,思爸最后和思思道歉了,这事才算平息了。
思思说不定某天想起这个事,又会哭的梨花带雨,把她爸爸控诉一顿。
之前看过一个新闻,有一个孩子在学校上课的时候和别人打牌,被老师叫家长。
妈妈来了之后把他一顿狠批,当着很多同学面扇他耳光,那个男孩儿直接跳楼自杀了。
也许在他妈妈眼里,他是在教育自己的孩子,可是言语过于激烈,孩子无法接受这种批评方式。
看过一本书,里面讲到人体控制情绪的部位要20岁之后才能发育好,所以人成年之前情绪都会不太稳定。
特别是面对青春期的孩子,他们经常情绪激动,和他们说话更要讲究方式。
言语是一把伤人的刀,我们有时候说一句话觉得没什么大不了的,但对方接收到了,就会有很多想法,心里可能是“万马奔腾”,所以在说话之前一定要三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