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人,难道就不能是吃货?
[引言]虽然大家都向往“诗与远方”,但“人是铁饭是钢,不吃一顿饿得慌”,诗人也不是不食人间烟火,也是要吃饭的,还是要尽量吃好的。世界上最治愈的东西,一是美食,二是诗句。
一、秀才吃“诗”
古代有位秀才,年代已经不可考证。
囊中羞涩,仅有一枚铜板。
还想在一家乡村小酒馆吃个高级套餐,吃出诗意。
按照当时的购买率,只能买两个鸡蛋。
这么高的要求,这么低的价格,换到一般酒店,乱棒打出。
但小二有办法,居然做了四个菜。
第一道菜,一片菜叶上两个蛋黄。小二上菜高呼:“两个黄鹂鸣翠柳”。
第二道菜,蛋白切片。小二上菜高呼:“一行白鹭上青天”。
第三道菜,清炒蛋白。小二上菜高呼:“窗含西岭千秋雪”。
第四道菜,蛋壳清汤。小二上菜高呼:“门泊东吴万里船”。
秀才大喜,欣然吃“诗”。
二、素菜诗人
屈原有诗:“朝饮木兰之坠露兮,夕餐秋菊之落英。”
这意思是,早上喝木兰花滴下的露水,晚上吃秋菊坠落的花瓣。
文雅是文雅的,不知道能否吃饱?
陶渊明有自传文:“性嗜酒,家贫不能常得。”
陶渊明有诗:“种豆南山下,草盛豆苗稀”。
酒也经常买不起,而且下酒菜不够硬,都是素菜。
杜甫,一生漂泊,比起一般人,更能体会一蔬一菜的滋味。
安史之乱期间,杜甫拜访友人,仓促之间朋友用春韭和黄粱糙米饭招待。
吃得津津有味的杜甫写诗:“夜雨剪春韭,新炊间黄粱”。
三、荤菜诗人
孟浩然,属于超级吃货,功名利禄对于吃,如白云苍狗。
“故人具鸡黍,邀我至田家”,没有鸡肉,不去。
有人准备推荐孟浩然当官,但孟已经入席吃肉,居然连面试都不去。
孟浩然得了背疾,医生告诫不能吃海鲜。
然而见到朋友之后,早就把医生的嘱托抛至九霄云外。饮烈酒、吃海鲜,朋友走后不久,孟浩然就驾鹤西去。
李白,除了诗仙的称号外,还是“酒仙”。
“金樽清酒斗十千,玉盘珍羞直万钱”。
“兰陵美酒郁金香,玉碗盛来琥珀光”。
“五花马,千金裘,呼儿将出换美酒,与尔同销万古愁”
李白醉酒时,唐明皇亲自为其调制醒酒鱼羹,“天子呼来不上船,自称臣是酒中仙”。
四、一路吃货
古往今来,最厉害的诗人吃货,当属苏东坡。
苏东坡,少年得志,壮年之后屡遭打击,漂泊一生。
但是,他很少黯然神伤,贬到哪里,吃到哪里,从猪肉到河豚,从荔枝到羊蝎子,体现了一个吃货的高级修养。
“长江绕郭知鱼美,好竹连山觉笋香”--《初到黄州》
“秦烹惟羊羹,陇馔有熊蜡。”--《次韵子由除日见寄》
“无竹令人俗,无肉使人瘦。不俗又不瘦,竹笋焖猪肉。”
“竹外桃花三两枝,春江水暖鸭先知。蒌蒿满地芦芽短,正是河豚欲上时。”
一共四句,三句都是吃的,竹子没有长成,也能吃。其实,桃花他估计也吃过。
“罗浮山下四时春,芦橘杨梅次第新。日啖荔枝三百颗,不辞长作岭南人。”
小时候只能喝粥的范仲淹都写出了“江上往来人,但爱鲈鱼美”。
写诗高手--陆游,一生写了一百多首美食的诗句。
清朝的袁枚经常亲自动手下厨,甚至写了本《随园食单》。
吟出“扬州鲜笋趁鲥鱼”的郑板桥其实也喜欢吃狗肉。
这充分说明了,人生美味,诗人也不能免俗。
虽然眼前都是苟且,但不能忘记诗和远方。
好好吃饭,品味人生,该来的总会来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