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字小驿花草撷英花之梦

【吴茱萸】芸香科,吴茱萸属

2019-06-14  本文已影响7人  植物分类图像库

学名:Tetradium ruticarpum (A. Jussieu) T. G. Hartley。

小乔木或灌木,高3-5米,嫩枝暗紫红色,与嫩芽同被灰黄或红锈色绒毛,或疏短毛。

叶有小叶5-11片,小叶薄至厚纸质,卵形,椭圆形或披针形,长6-18厘米,宽3-7厘米,叶轴下部的较小,两侧对称或一侧的基部稍偏斜,边全缘或浅波浪状,小叶两面及叶轴被长柔毛,毛密如毡状,或仅中脉两侧被短毛,油点大且多。

花序顶生;雄花序的花彼此疏离,雌花序的花密集或疏离;萼片及花瓣均5片,偶有4片,镊合排列。

雄花花瓣长3-4毫米,腹面被疏长毛,退化雌蕊4-5深裂,下部及花丝均被白色长柔毛,雄蕊伸出花瓣之上。

雌花花瓣长4-5毫米,腹面被毛,退化雄蕊鳞片状或短线状或兼有细小的不育花药,子房及花柱下部被疏长毛。

果序宽(3-)12厘米,果密集或疏离,暗紫红色,有大油点,每分果瓣有1种子;种子近圆球形,一端钝尖,腹面略平坦,长4-5毫米,褐黑色,有光泽。

花期4-6月,果期8-11月。

产秦岭以南各地,但海南未见有自然分布,曾引进栽培,均生长不良。生于平地至海拔1500米山地疏林或灌木丛中,多见于向阳坡地。各地有小或大量栽种。日本也有。

嫩果经泡制凉干后即是传统中药吴茱萸,简称吴萸,是苦味健胃剂和镇痛剂,又作驱蛔虫药。

分布广,适应性强,其器官形态变异颇大,因产地不同而变种多,商品名也不少。所谓“杜吴萸”,其主产区在浙江省缙云、丽水、永泰、昌化等一带;所谓“常德吴萸”,其主产区在湖南西部与贵州东北部各地,因产品历来运集于常德而得名:称为“川吴萸”的产区是四川和贵州部分地区;称为“广西吴萸”的产区是广西与其邻接的贵州部分地区的产品。

全株含挥发油,主要是吴萸烯 evodene,是植株各部有特殊腥臭气味的主要成分,其次是吴萸内脂 evodin,罗勒烯 ocimene 等;果含苦味物质:rutaevin、 limonin、evodol、evogin、evodinone 等及 gushuyic 等脂肪酸。吴茱萸嫩果迄今已知有12种生物碱,其嫩叶另含2种。种子含脂肪油 28%-32%。

吴茱萸是古老的传统中药植物。其果早于西汉时已作药用。经典中药之吴茱萸是采收其嫩果,用盐水漂洗或以醋炒,干后人药。或有用蜜炙甘草炮制。晋、唐以下各家本草如《神农本草》、《新修本草》、《大观本草》、《证类本草》、《政和本草》以至《齐民要术》等均有载录。其药效与用治经李时珍保留并发挥了陶弘景《名医别录》中的叙述,在他的《本草纲目》中有详叙。

(摘自《中国植物志》)

上一篇下一篇

猜你喜欢

热点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