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杂谈,他山之石

“剧场效应”绑架下的教育

2017-11-04  本文已影响84人  赵雪奎

(一)什么是“剧场效应”?

卢梭每个巴黎人在巴黎这个剧场中观剧,同时又主动被动的参与演出。所有人既是观众,又是参与演出的演员在自觉或不自觉中,人们完成了自我的异化

经济学概念剧院突然着火了,按照个人利益最大化的原则,每个人都选择快速奔跑出去。导致的结果是大家拥堵在大门口,形成了集体的悲剧。寓意是指:个人最求利益最大化会导致集体秩序失衡,最后形成整体悲剧

每个人都追求利益最大化最终结果是谁的利益都不能最大化,甚至可能出现整体利益的最小化

无序”的结局通常是“双输”“多输”甚至“全输”

“良序”的出发点是维护整体利益的最大化

观众站起来看戏不会有任何人选择坐下来看戏。坐下来啥也看不到

先站起来的观众剧场的管理员

(三)“剧场效应”绑架教育举例

举例一:不断延长的上课时间

第一阶段(坐着看戏)一周上五天课,每天上8节课

第二阶段(个别人站起来看戏):有个一周上六天课,每天上10节课

第三阶段(所有人站起来看戏)学校都成了六天上课所有学校都不守规矩达成了新的平衡

第四阶段(站在椅子上看戏)两周休息一次,加上早晚自习。早上五点起床,晚上十一点才休息。其他学校也被迫跟进。

所有学校都退不回去了

举例二:愈演愈烈的补课

初中和小学替代品补习班

第一阶段(没有人上补习班)

第二阶段(个别人上补习班)补课补习短时间内提升了自己的成绩排名

第三阶段(大部分人上补习班):所有同学都上了补习班,成绩排序又回到了起始状态。

第四阶段(追求名牌补习班和名校老师)

现在是学习好的上补习班

恶性竞相上补习班一样的升学结果

举例三:疯狂的作业

第一阶段(作业不多)

第二阶段(作业变多)某些科目或老师增加了作业各科纷纷跟进

第三阶段(作业变态)家长改的作业课外作业、展示作业、探究作业、网络教育作业、全程签字改错、微信打卡、拍照上传……

第四阶段(作业发疯)

学生们对学习厌恶,对学校憎恨

举例四:尴尬的优秀教师

不再拓展不再讨论不再钻研全部变成了背书+默写的教学方式。

“剧场效应”泛滥是劣币驱逐良币的逆向淘汰

举例五:肆无忌惮的超级中学

第一阶段(没有超级中学)

第二阶段(超级中学崛起)延长在校时间,周末补课重金吸引外地尖子生源和外地优秀教师

第三阶段(超级中学膨胀)通过“借读生”“分校生”“补习生”的高昂学费继续吸引外围生源师资,形成办学规模扩大+垄断尖子生+资金链回报+声誉提升的滚雪球效应

第四阶段(超级中学模式推广)省范围内的普通中学陷入大面积的崩塌

结局升学的经济成本剧增超级中学如同在刀尖上跳舞的获利者不敢有丝毫放松,它根本停不下来

变态的陀螺要想稳定,只能加速旋转

(四)谁是“剧场效应”的受害者?

剧场效应”,人人皆是受害者。.

(五)谁制造了“剧场效应”?

秩序的破坏是集体合谋的后果

人人既是秩序失衡的破坏者,又是秩序失衡的受害者。

监管缺位教育者的欲拒还迎无良商家和媒体家长和学生无力甄别信息无法改变规则每一次自救都无意中加剧了洪水的泛滥

(六)梦想:学校的未来

在未来,有这么一所学校。上午上文化课,下午上兴趣课和社团活动,包括体育、音乐、美术、手工、舞蹈、话剧、诗歌、哲学、游戏、科技制作……。晚上,读本书,写文章,看电影,散步,开晚会,或者发呆。周末,是郊游、体育比赛、社会实践或参观博物馆

上一篇 下一篇

猜你喜欢

热点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