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书笔记-05-风格感觉-写作是技术人的“龙门

2020-07-05  本文已影响0人  liumw1203
s29770773.jpg

写作对于技术人的至关重要

在程序员世界里,有个经典的笑话,“对于程序员来说,最恨两件事,一件事是为什么要我写文档,另一件事是为什么你不写文档。”这则冷笑话道出了一个道理就是写作对于程序员或者技术人来说是最头疼的事情。但是在当今这个技术革新的时代下,不仅要求我们能够读懂别人的技术文章,更需要我们能够熟练地进行写作,将自己思想清晰的表达出去。技术写作,不仅考验作者对于专业知识的掌握程度,更考验你将词汇、用法、语法等各个要素有效地组织起来的能力,同时作者还要有自身的分析能力、表达能力、逻辑推理能力和对于语言基本要素的整体把控能力。

对于我们中国的技术人来说,我们上大学后就已经没有大学语文课了,也就是说高考之后,写作全部都是自学。相比较于美国大学的人文教育,他们要比我们重视的多,比如哈佛大学唯一的一门全校必修课就是写作课,MIT的本科生必须要修够一定量人文课程才能毕业,美国一流名校都会对研究室开设文献阅读课。因此,理解他人表达自己这种能力的重要性,在一流大学已经成为共识。

下面我们从大到国家的层面来看,1957年10月苏联率先发射了第一颗人造地球卫星,美国对其进行了深入的研究。美国要研究其为什么苏联的基础科学领域能领先美国,其中一个重要的原因是沙俄时期,俄国人文艺术水准很高,从普希金到托尔斯泰,当时俄罗斯可谓人才辈出。但是到了20世界末,美国再次评价了俄罗斯的科研水平,发现其已经沦为二流水平。这与其苏联时期的重理轻文、文理分校的教育方式有很大的关系。同样我们现在也看不到俄罗斯的世界级的产品、技术和文学了。

对于我们现代职场技术人来说,那更是如此。你能不能理解客户的需求,能不能明白程序员在说什么,能不能理解领导布置的任务,能不能看懂同行的ppt,能不能看懂专家的报告,这都是你理解他人的能力。反过来,你能不能清晰讲明白你的需求,能不能写出专业度很高的技术文章,能不能让你的方案让领导认可,能不能让同行认同你的观点,这无时无处都体现了你的表达自己的能力。

可见大到国运,小到个人命运,阅读写作都至关重要,而对于技术人来说,更是成为脱颖而出的“龙门”。现实也是这样,我们看但凡能成为优秀的管理者或者行业专家的技术人,都有清晰表达自己的能力,其中写作是他们重要手段。我们在极客时间能看到大量这样的人。

从《风格感觉》学到什么

为了提高自己的写作水平,我近期在看《风格感觉》,作者史蒂芬平克,他是哈佛心理学教授,也是一位世界知名跨界学者,它涉及领域包括心理学、认知科学和语言学。平克还写过很多重要的著作,像《语言本能》、《思想本质》、《白板》和《人性中的善良天使》等。本书对我感触最大的有以下三点。

第一点是不好的文章“坏”在哪里。平克在书中总结了几件不能干的事情。首先是不要在文章中不要滥用路标。因为路标太多,会让读者因为花很多时间阅读路标而停滞不前,就好像如果我们去一个公园,在指示牌上全是路标,你将因为看不出重点而不知怎么走。接着是不要用模糊语言做缓冲。说到这里,我确实在写作中经常出现这种像“几乎”、“比较”、“一定程度上”等等,这种模糊语言。最后是不要使用僵尸词。这种僵尸词用法会让简单生动的语言变得复杂冰冷。平克直接我们能不用就不用,最好一个都不用。

第二点是知识的诅咒。我们技术人太容易陷入知识诅咒的陷阱里。比如说,我们做的产品,这么好用,你怎么就看不到;我们的代码逻辑如此清晰,你怎么就看不见;我们的方案计划如此明确,你为什么还要质疑。以上这些都典型技术人爱犯的毛病。这样看来,知识就像一条大河,过去的人回头看会觉得一切都是理所应当,他们很难理解,没有渡过河的人看到的困难。

第三点是平克的名言,“写作之难,在于将网状的思想,通过树状的句法,用线性的文字展开”。这一句话就将整个写作的底层逻辑揭示的清清楚楚,同时也指明了写作这件事最大的技术难点。我们每个人每天大脑中浮现出的点子接近上万个,而如何将我们头脑中碎片的想法,有效地整合起来,形成文字表达出来,这是对于写作者最大的挑战。

总结

作为技术人,《风格感觉》这本书对于我的帮助很大。让我认识到,知识就像一场跋山涉水的历险,只有优秀的人才能走得更远,而只有那些更了不起的人,才会反过头来到我们身边,协助我们重新走一遍,让我们普通人也能看到山那边的风景。

我们技术人可能终其一生也不能写出传世佳作,也可能无法借助写作获得不菲收入与影响力。但是我还是建议我们技术人坚持写作。虽然写作不可能让你各方面变得更好,但是它将是你理解他人思想的源头,也将是改变命运的“龙门”。

上一篇下一篇

猜你喜欢

热点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