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与人文关怀

2020-03-06  本文已影响0人  书生已老

      主持人:人文关怀是一个很宽泛的概念,但内涵是积极向上的正能量,请李老师谈谈您的看法。

      答:我的理解,教育与人文关怀是一个教育人道主义的问题。在苏霍姆林斯基的教育思想中,最具特色的就是这个了。站在教书育人的角度,我经常在想,这是一个什么时代?知识经济时代,互联网时代,有钱能使鬼推磨的时代……其实都不是,是一个人的时代。教育喊出过一个口号,尽管在落实中存在偏差,但方向却是绝对正确的。这个口号叫做“一切为了学生,为了学生的一切。”后来人们嫌口号有些繁复了,缩减为四个字:以人为本。教育的人文关怀,我想用三个词来表达,恻隐、帮助、关爱。

      晏阳初、陶行知、梁漱溟他们,在上世纪二三十年代,脱下先生的长袍,挽起裤腿,下到劳苦大众中去,推行贫民教育。开展政治、教育、经济、自卫、卫生、礼俗“六大整体建设”,治疗贫、愚、弱、私“四大病”。其则恻隐之心,其慈悲善良,其美好愿望是使那些农村底层的人们,能过上比较好的生活,用实际行动来让这个社会一天一天好起来。

      那么,我们实行义务教育,用法律来保障,每一个适龄儿童都要到学校去,接受完规定年限的教育。不去接受可不可以?不可以,那是触犯法律的事情。只要居住在这块土地上,拥有中华人民共和国国籍的人,都必须完成法定教育年限。这是国家对他的人民最大的恻隐了。你没有接受过一定年限的教育,就不可能获得相应的文化知识,将来步入社会,便失去竞争能力,成为扶贫的对象,成为“低保”保护的对象,需要纳税人来救济你。让适龄儿童进学校接受义务教育,是国家发给学生的最大福利,也是最大社会民生工程了。

      教育帮助谁?当然是帮助学生了。其帮助的主要手段是课堂教学。将一群孩子集中起来,由教师来发蒙启智,把文化科学知识传授给学生,用正确的三观来影响学生,让学生的脑筋一天天变得活络起来,灵光起来。在这个过程中,知识发生特殊效应,化为受教育者生命的力量,蓬蓬勃勃,蔚然茁壮,然后强大起来。通过教育,学校培养的人可以担当社会改造和建设重任,促进社会的文明和进步。教育就有这个本事,教师就有这个本事。

      当然,教育不仅仅是文化科学知识的传播。如若是这样,在今天,网络可能做得比教师更好。教育最主要的是帮助学生,驱逐学生心灵里的愚昧和无知,使学生懂道理,明是非,辨美丑,明白自己的责任和义务,以及拥有的权利。学会与自己和谐相处,与他人和谐相处,与这个社会和谐相处。按照教育方针,培养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人。

      为了达到这样的目的,关爱是教师手中最重要的法宝了。我们说,没有爱就没有教育。为什么?如果你不爱学生,就无法教育好学生,就不可能达到教育教学的目的,完成教学任务。讨论这个问题,需要注意,教师对学生的爱不是世俗层面上那种,迁就、容忍、廉价的表扬和赞美,它是一种责任。孩子们,你们应该这样做,必须这样做,任务一旦布置下去,我一定要带领着你们,督促着你么,不管全面的路多么难走,都要走过去,不达目的誓不罢休。并且一个都不能少,一个都不许落在后面,误入歧途。我爱你们,不但要为你们的前途着想,还要为这个国家的未来着想。我是教育派来为你们人生负责的人,如果我的不作为,影响了你们,那会受到良心谴责的。

上一篇下一篇

猜你喜欢

热点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