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生感悟ABC》万卷好书读书会洞察钻榜

用好“读、问、思、用”四环节,学懂理论、弄通政策、辨明方向

2019-02-27  本文已影响75人  自由的阿涛

长期以来,人们认为学习政府文件,学习理论知识是政府机关工作人员和一些理论工作者的事。

其实,这种看法是比较片面的,无论从事什么行业,都需要学习政府有关文件,掌握各类政策,学习一些理论知识,掌握一些思维处事方法。学得好的,领会得透彻的就会给事业发展带来极大的益处。经常听到也见到这样的例子:通过读书看报,看新闻联播而把握住国家大势,明了经济发展方向,从而发家致富,成为人们口中“牛人”。

在这里,笔者以学习党的十九大报告为例谈谈学习领会政策理论的一点方法。

主要在读、问、思、用四环节上下功夫。

读。

这是第一个环节,也是基础。“读书百遍其义自现”。毛主席把共产党宣言读了一百多遍,习近平总书记在上大学前就通读资本论三遍,做了18本笔记。毛主席在党的七大总结讲话时向与会同志推荐了《共产党宣言》等5本马列著作,并说

“我们可以把这五本书放在干粮袋中,打完仗后,就读他一遍或者看他一两句,没有味道就放起来,有味道就多看几句,七看八看就看出味道来了。一年看不通看两年,如果两年看一遍,十年就可以看五遍,每看一遍在后面记上日子,某年某月某日看的。这个方法可以在各个地方介绍一下,我们不搞多了,只搞五本试试。”

我们也应该学习这种学习精神、这种学习理论的方法,党的十九大报告共3万多字,一般一两个小时左右能够读完一遍,假如一周读一遍,一年就可以读上几十遍,一个月读一遍,一年也能读十二遍。而能够读上几十遍的话,肯定会对未来我国的发展脉络,有关政策有比较清晰的认识。

问。

坚持问题导向,提出问题-解决问题是很有效的学习方法,读过之后要能够提出问题,如果读了一遍什么问题也提不出来,并且自认为都懂了,那可能就是白学了。尤其是在政策理论学习上,我们经常是迅速阅读一遍,感觉这不都是经常听到的话吗?没什么新意,也没什么可学的。

在学习十九大报告这类政治文件中,我们最容易犯这种过于自信的错误。以为都懂,其实还差很多,有时词句是经常读到听到,但未必了解其真正涵义。

这就要采取提问题的方式,带着问题读,在读中思考着问题,先从概念类的小问题开始,如什么是贫困发生率?什么是全面管治权?什么是全要素生产率?等等,再到对比类问题,“坚韧”和“坚忍”有什么区别?自由贸易区和自由港有什么区别?打铁还需自身硬和打铁必须自身硬有什么区别?再结合自身思想实际、联系工作实际提出问题。随着读的遍数的增多和理解的加深,问题的难度和深度也不断增加,学习也不断走向深入。

思。

就是解决问题的过程,简单的问题查资料,名词解释类的查字典、百度百科就够了,复杂的问题就需要用到十九大报告辅导读本和辅导百问了,再复杂的就需要大量阅读,与人交流,深度思考。总之,要联系实际带着问题读,用心对照读,随读随想,认真思索,加以分析。

用。

马克思有一句名言

“哲学家们只是用不同的方式解释世界,而问题在于改变世界。”

毛主席说

“对于马克思主义的理论,要能够精通它、应用它,精通的目的全在于应用。”

是不是用于实践,这是我们读书学习的目的和检验学习成效的标准。我想,把学习的东西理解消化了再宣讲出来是一个层次应用,比如,写读书笔记、心得体会,比如参加学习交流。但检验学习的成效还是看是否解决了工作中的实际问题。用从十九大报告学习中所领会到的立场、观点、方法指导工作实践,在工作中做到自觉运用,在生活中做到自觉践行,也就是做到“内化于心,外化于行”,这才是真正的用。

这四者中,“读、问、思”是一个层面的,三者相互依存、相互促进的往着学通弄懂的目标前进,“用”是升华的更高层面,是学通弄懂之后的做实,但它不是孤立的,是建立在前三者的基础上,同时“用”的成效反过来促进“读、问、思”。

用好这四个环节去学习领导讲话,学习重要文件,相信会收到好的效果,给工作生活,给事业发展带来很大益处。

上一篇下一篇

猜你喜欢

热点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