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新创造比特币-创作中基于的那些假设

2019-12-19  本文已影响0人  牛头酋长

大家好,感谢amy给我这个机会,非常荣幸能在这里和大家分享。

感谢Lise,Amy,Fine,简美为本次分享进行的筹备。

自我介绍一下:我叫何岩,是一个程序员,曾就职于惠普企业(HPE),专注于电信行业的BOSS系统研发。今年的上半年写了《重新创造比特币》这本书。

上周本书的中英文版本在美国亚马逊独立出版了(在amazon.com搜索"Recreating Bitcoin"或者 “重新创造比特币”)。英文版的唯一翻译者:张峻诚(JC),感谢峻诚的优雅翻译!

amazon.com搜索Recreating Bitcoin amazon.com搜索重新创造比特币 推荐语

特别令我惊喜的是本书竟然有幸可以得到Craig博士的推荐语。感谢Lise将本书推荐给Craig博士,同时感谢你在本书出版过程中的大力支持。感谢每一个阅读过本书的朋友,感谢各位对本书所投射的善意。

今天分享的主题是创作中基于的那些假设。

这些假设都是我在创作过程中实践过的。例如,为什么选择讲故事,这个决策背后的逻辑是什么?又或,为什么选择让系统迭代演进,这个决策背后的逻辑又是什么?这些假设对我来说是比这本书更宝贵的东西。

这些假设对我有用,并且经过了实践的磨砺,我又有体验,所以好东西要拿出来分享,希望可以给大家带来些启发。

为什么叫假设,而不叫理念?因为假设这个词比较中性,可能对也可能错,而理念给人一种天生正确的感觉。

本次分享的几个假设如下:

WHY为什么写:人的使命是去创造

HOW如何写:重新创造就是用想象力和直觉来构建自己的解释系统,定位就是结构化,类比就是用对方体验的建模,演进式和讲故事让理解变得简单

WHAT内容架构:交易就是比特币的核心业务,群系统就是对交易这个核心业务的支撑

我会采用讲述自身经历的方式来串联这些假设。Let's go!

假设1:人的使命是去创造

工作了这么多年,一直都是疲于应付,时常感到迷茫,总有一种有劲使不出来的感觉。一次看到一本书《与神对话》,里面说的是作者可以上帝对话,作者问上帝,“你创造了人类,人的使命是什么呢?”上帝回答:“创造”。原来人最根本的使命是去创造,那我每天都在干啥呢。这次阅读让我回忆起了自己曾经的一段创造经历。

那是我上高中的时候,化学怎么也学不好,因为很多化学特性都需要死记硬背。有一次我问老师:“为什么盐酸(HCL)溶于水,而硫酸(H2SO4)不溶于水?”老师说:“没有为什么,你背下来就好了,不要钻牛角尖!”我很无语,我猜老师自己也不知道答案。

一个现象存在着,没有人知道理由,我又记不住,那我就得自己创造一个解释系统来解释这些化学现象。我想到的是从原子、分子级别的力学视角来构建解释体系。遇到一个化学中的表象,我就用靠着猜想构建的那套解释体系去解释,不断的修正,最后打磨出了很少的几个底层假设,就能解释所有的化学现象。

因为这些底层假设都是靠我的猜想,所以为了避免有人说我胡编乱造,我自己先承认这些是谬论,所以我给这个解释体系起名字叫:谬论体系。正确与否我不在乎,我在乎的是它是否自洽。只要它是自洽的,我就可以用它来解释和推导任何化学现象。

这一次的经历让我体验到了创造的快感,当然实惠的收益是我从化学不及格,变成了化学尖子生,甚至还考过一次化学全班第一。但是让我念念不忘的还是处在创造过程中的感觉。在我看来,人活着最高级的享受莫过于活在创造之中。

没想到时隔多年,“重新创造比特币”又让我体验到了当年构建谬论体系时候的感觉。

假设2:重新创造就是用想象力和直觉来构建自己的解释系统

一直有个再次创造个自洽系统的心愿,直到遇到BitcoinSV,当时读到黄酥酥翻译的unwriter的那篇《深度解析比特币现金实验》,忽然感觉天亮了,这不就是我理想中的世界吗。BitcoinSV太伟大了,当时就想,我要在BitcoinSV上创造点什么。这时候脑子里忽然出现一个声音,要不你重新创造一遍比特币吧,站在中本聪的视角去思考去体验。这个点子好,激动不已。我开始反省,“重新创造”这个概念是来自哪里呢?想起来了,是来自王垠的文章《怎样成为一个天才》,里面有一段这么写的:

[如果你看过 John Nash 的传记《A Beautiful Mind》,就会发现他与其他人的不同。Nash 看书只看封面和开头,把这书要讲的问题了解清楚之后,就自己动手解决。最后,他完全依靠自己的“头脑暴力”创造出整本书的内容。Nash 头脑里的数学知识,绝大部分是他自己造出来的,而不是看书看会的。也就是说,他把整个的研究领域作为一道道的练习题,用这种方式独立创造出了大部分的现代数学!Learn by doing, 这就是天才最重要的特征。]

[另一位天才 Richard Feynman 也有类似的特点。由于他脑子里的东西基本都是自己想出来的,所以同一个名词,在他头脑里关联的概念,其实是跟其他人很不一样的。这种现象体现在他的自传《What Do You Care What Other People Think?》里面,他说:“我不知道这个东西的名字,但我却知道这个东西是什么。”这也体现在他的一些演讲视频里。看 Feynman 演讲的时候,有时候你发现他用错专业名词,或者想不起来叫什么,跟听众确认了发明这概念的人不在场,然后说:“反正那家伙不在……所以管它叫什么呢。你们知道我在说什么就行!”]

之所以选择用文字来构建而不是用代码去做一个简版的计算机系统,是因为驾驭文字对于我来说比驾驭代码更可行:更简单,更灵活,容错性更强。《重新创造比特币》的写作就这么开始了。

首先思考的是我的创造空间在哪里?比特币系统已经好好的运行在那里了,还有什么是需要我来填补的呢?

我的创造的空间是表象之下的解释系统,就好比盐酸溶于水这是表象,盐酸为什么可以溶于水的解释就是我的创造空间。比特币的技术实现是表象,为什么要采用这个技术,为什么这个技术如此设计,这些个为什么就是我的创造空间。所以,创造重点是WHY而不是WHAT。

构建解释系统,需要使用想象力和直觉,而非只是知识和经验,否者也不能称之为创造。

既然是靠自己的猜想,那么我就可以写的很浪了,因为想象来自于内在,不以外求,只要做到自洽即可。这种猜想反而成了这本书的独特味道。

解释系统的重点是自洽,而不是“正确”,这就好比牛顿的经典力学虽然不“正确”,但是有用,我们也不能否定牛顿创造的伟大。所以,本书中的技术实现和真实世界的比特币是不一致的,很多地方做了简化处理,目的是表达技术设计的本质,即,WHY。所以本书的副标题为:“用一个虚构的故事,讲述比特币为什么如此设计。”

当然我的解释系统一定是主观和片面的。一个人的造物不会超出他对世界的理解,我对这个世界的理解一定不如中本聪,所以书中所解释的比特币一定是真实世界比特币的一个小小子集。

假设3:定位就是结构化

比特币的技术概念,就像是一个一个的珠子,解释系统就像是穿起所有珠子的线。

定位就是不断的调整各个概念的位置,再用解释系统将他们关联起来,这样就得到一个结构化的概念体系。这本书本质上就是一个概念体系的载体。

有些概念就是关联不到其它概念的时候,还需要引入现实世界不存在的概念,作为中间的脚手架。例如,引入POW机制的时候,就先虚构了一个单点的timestamp作为临时方案,这个timestamp就是一个脚手架。先让单点timestamp关联到现有体系,再让POW机制关联到timestampe,最后撤掉单点timestamp。

假设4:类比就是用对方体验的建模

为什么要努力的构建结构化的概念体系呢?因为孤独的概念很难被理解。想要真懂就要对这个概念有所体验,如果你对一个概念没有感觉,那么可以用类比将一个有体验的概念关联上去,这样过往的体验就可以复用。

费曼说过一个观点:一个概念,能让小孩子懂,你才是真懂。

你如果真懂了,你就有了一个体验模型,你要做的是将这个体验模型传递给小孩子,小孩子听不懂那些专业名词,所以你只能用类比在小孩子已有的体验材料中去二次创作,构建出一个和你脑中的体验差不多的体验模型。可以说类比就是在对方的脑子里用对方的体验材料建模。

所以,书里充满了各种类比,例如:生命系统,群系统,将节点拟人化等等。

假设5:演进式和讲故事让理解变得简单

如何用线性的文字去表达一个立体结构化的概念体系?我想到的方法是演进式和讲故事。

时间是最自然的线性,让系统随着时间演进,先从一个极简的系统开始,系统一点点的演进,技术概念一点一点的往上加,这样立体的系统就变得趋近于线性。一旦趋近于线性的存在,就可以用故事来承载。另外,故事就像是一层糖衣,让人更愿意去阅读。

演进式的灵感来自于《How tomcat works》和 《编码的秘密》这两本书。

讲故事的灵感来自于《码农翻身》这本书。

假设6:交易就是比特币的核心业务

比特币的本质究竟是什么,《深度解析比特币现金实验》里面有这么一段:

比特币是资本主义

比特币是资本主义在21世纪实现形式。美利坚合众国展示了一个新兴的经济超级大国是如何从资本主义的实现中诞生的,许多其他国家也纷纷效仿,也证明了崇尚自由放任和看不见的手等信念会使得国家财富实现增长。]

[那些一直在谈论“白皮书这么说,白皮书那么说”或“白皮书没有任何意义,因为它来自于10年前”的人完全是搞错了重点。

比特币的发明者是亚当·斯密。

比特币白皮书说的是如果资本主义要以算法的方式来实现,它应该是怎样的。这就是它的愿景。其余的是细节问题]

如果比特币是资本主义经济学协议的一个实现,那我得去看看经济学都讲了啥,于是,我就买了几本经济学的书读起来。最后总结出一个结论,所有经济学的理论的操作界面都集中在交易的自由和公平,比特币就是将这个操作界面数字化成了计算机系统。

为了简化理解我构建了一个极简的水模型来解释3种典型的经济模式。

交易就是水分子之间的摩擦。

1.气态水,交易很自由,交易很不公平,社会混乱,对应的是无政府主义。

2.液态水,交易自由,交易公平,社会安定,对应的是法治资本主义。

3.固态水,交易不自由,交易很公平,社会固拙,对应的是计划经济。

可以看出最适合人类生存的就是液态水那样的经济模式。比特币就是用技术的手段帮助法治资本主义更好的实现交易的自由和公平。所以在我的定义中,比特币就是一个交易系统。比特币的核心业务就一个:交易。而诚实,高效,稳定等等只是定语,真正的主语就是交易本身。

因为有了这样的假设,本书的开篇就构建了一个极其简单的web交易系统,意在表达,比特币的本质就是一个交易系统。一上来就可以运行,就可以做交易。后面的每个章节都是在完善交易这个核心业务。而完善的方向就是两个,交易的自由和公平。

在本书的第一部分中,为了让交易更自由,去掉了账户模型,引入了非对称加密,公钥私钥等技术概念。

为了让交易更公平,解决交易语义不唯一引起的系统漏洞,引入了UTXO。

为了让交易更自由,让交易不只是转账,还可以备通用的计算能力,引入了交易脚本。从此交易的定义更加广义,交易可以模拟anything, 所以Bitcoin is anything。

到此为止,都是在单纯的完善交易本身,一直都是在一个中心化的单机web系统中演进。

为了更好的保障交易的自由和公平,必须让系统朝着更加分布式的方式演进,这就引出了本书的第二部分:群系统。

假设7:群系统就是对交易这个核心业务的支撑

Craig博士的文章里提到过,Bitcoin的设计灵感来源于对生物系统的模仿。这就是一种类比思维。

生物系统就是复杂系统,复杂系统是不可以精确控制的。这就让我想到凯文凯利的《失控》这本书,整本书都在讨论复杂系统,复杂系统又可称为群系统。越看《失控》越觉得写的就是一个比特币的预言,失控写于90年代。

有了群系统,生命系统的类比,剩下的技术概念就可以定位成:帮助比特币系统演进成一个群系统。

本书的第二部分开始,先从宏观视角介绍了什么是群系统,以及对Bitcoin的未来展望。

接着进入微观视角,为了让系统更加分布式引入了P2P网络,

一旦系统成为分布式,就要去解决交易的同步,账本的同步机制的问题。

为了优化账本,引入了Block Chain概念。

为了让网络更加具有弹性,引入了网络发现机制。

为了去掉系统最后的单点,引入了工作量证明机制。

最后一章讨论系统的自我强化机制:分叉之重组与分裂。

最终Bitcoin成为了一个可以自治的群系统,系统的核心业务“交易”得到了完美的支撑。

至此,本书完结,这一本写的是比特币的生存,下一本将要写比特币额发展,主题包括:Metanet,SPV,tokenized,application等。

计算机系统的本质目的就是模拟世界。Bitcoin在最大限度上模拟了世界,因为世界抽象到极限,万物都是交易,抓住了交易这个本质,比特币在具象层面就可以模拟anything。Bitcoin又在支撑交易的层面设计的足够完美,因为支撑层面Bitcoin学习的是世界上最成功的系统:生命系统。

总的来说,写作的过程,就是一直在靠着直觉和猜想不断定位概念的过程。最终将各种概念,关联起来融汇成一个概念体系,本书只不过是承载这个概念体系的载体。

我的分享就到这里了,可以看出,我的这些假设都是受益于他人的启发,所以希望今天的分享也可以为大家带来些许启发,谢谢大家!

上一篇下一篇

猜你喜欢

热点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