突破思维瓶颈的秘诀:与你的大脑交流的线条
现在我们已经知道,思维导图的使用可以帮助我们制作大纲,更有助于记忆、梳理和掌握阅读材料的核心内容。
当然,在具体制作的时候,我们还需要注意一些细节。
在制作之前,仍然需要知道,无论我们如何制作思维导图,其实都没有对错之分。
因为每个人的思维方式都有独特之处,而我们的任务就是要根据我们自己独特的思维方式制作更容易理解和记忆的思维导图。
当然,如果能在绘制的过程中注意到一些细节,将让我们的思维导图发挥更好的作用。
首先,在绘制思维导图的时候,尽量使用横向排版的方式。
之所以建议横向排版,主要原因是因为当纸张横向摆放时,更容易激发我们的右脑思维。
你可以想象一下,从小到大写作业时,作业本一般都是竖版的纸张。
经过多年的训练,我们的大脑会自然而然地将竖向排列与逻辑思维联系起来。
而当我们看到横向排列的画布时,最容易联想到的是绘画时的素描纸、油画或者摄影作品。
所以,只是简单地改变排列方式就可以帮助我们摆脱固有的思维方式。
接下来,进入绘制的环节。
如果可能的话,请使用简单的彩色插图来代替主题词。
当然,听到这个建议,很多人可能会担心自己不会画画。
但要知道,简单插图的绘画技巧可以慢慢练习,而且绘制的效果并不需要非常精确或漂亮。
重要的是,在复习时,你能够清楚地辨认出你画的东西,是书本内容还是一块砖头等等。
之所以建议绘画,是因为我们希望尽量激发右脑的形象思维。
如果你实在不愿意画,也没有关系,那么请一定使用彩色笔来书写主题词,利用颜色来激发我们的大脑,这样也能让对思维导图的记忆更加深刻。
毕竟主题词是整张思维导图的起点,也是最重要的部分。
有了主题词后,接下来我们需要开始书写其他分支的关键词了。
这里有一个关键点,就是所有文字都一定要写在线的上方,而且线的长度和文字信息的长度最好相互匹配。
所以最好是先写文字,再画线条。
之所以这样做,是因为我们可以将思维导图想象成一棵树,大树有树干、有枝条、有叶子、有果子,它们之间都相互连接。
我们在画线时,也要使用这种方式,将不同的线条相连,以帮助大脑处理各个线条之间的逻辑关系。
需要注意的是,每条分支上应该只有一个关键词。
但有时候,我们可能会遇到一种情况,似乎无法将两段内容合并成一个关键词。
如果真的如此,那么请在并列的位置重新画一个新的分支,书写对应的新关键词。
一开始的时候,你或许会担心只有关键词不够,担心漏掉信息,但只要你认真尝试几次,就会发现,其实关键词足够了。
只要关键词正确,你就不会漏掉任何重要内容。
但如果一边在心里说服自己要全部使用关键词,另一边却一直担心关键词不够,那么你的心态可能会影响你的成功。
这就是心理学上常说的自我应验预言。
在具体操作之前,无论你是怀着必胜还是必败的心态,最初的预感一定会应验。
在制作思维导图时,我们要尽量多用符号、插花和颜色,越显眼越好,使用得越多越好。
因为这些元素最终都会帮助我们以形象思维的方式理解和记忆。
最后,还要注意一定要保持字迹工整。
因为在思维导图上,我们使用了尽可能少的主题词和关键词。
如果日后复习时,你根本看不懂自己写了什么,那么我们将无法用它们来激活记忆。
或许最初制作的时候,有些部分会画得很齐,而其他部分可能不那么整洁,这很正常。
随着练习的进行,你会慢慢掌握如何更加整齐和美观地制作思维导图。
通过这些方法,你可以更有效地使用思维导图来帮助记忆和理解复杂的内容。
希望这些建议能对你有所帮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