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富兰克林自传》感悟
作者:本杰明.富兰克林
这本书从10月份开始读,中间断断续续,今天读了一个小时终于把它读完了。
这本书作者通过给儿子写信的方式来写自传,读起来让人觉得更加亲切。可能每个人读完这本书的收获不一样。对勤奋,最节制,对善良,对谦逊,对诚实,对正直,对好学,对坚持等等方面,每个人的感悟不同,做的反思也就不同。
而对于我而言,作者的勤奋,好学,坚持,谦逊所带给他的好处是我反思最多的几点。
论语有云:“”思而不学则殆。”我们每个人都有理想,但是如果我们不去为了理想而奋斗学习,那么一切都是空想。
我觉得懒惰是我们人性的弱点之一,有时候如果没有好习惯和自控力的支撑,我们随时都会被懒惰控制。比如我来说,这本书我之所以读了这么久才完成,很大一部分原因就是自控力小于惰性,勤奋好学还没有成为我的好习惯,但是值得庆幸的是,为了培养这个好习惯,我用每天最少读2页书的微习惯方式来训练。所以实际呈现就是今天拿着手机突然不知道自己应该干什么的时候,自动的打开了这本书的电子版开始阅读,读完并决定写这篇感悟的时候让我觉得今天没有虚度。(ps:虽然今天给自己定的目标任务只完成了一部分)
今年8月和一群积极向上的小伙伴学习了时间管理的课程,并践行了三个月(现在还在持续),通过短期的每周持续的边学习边听分享边践行,其实很容易发现了一个道理,几乎所有人,当你发现她/他某一方面的能力很优秀时,那么她/一定是坚持持续的在做这件事。坚持一天或者一周甚至一个月可能很容易,但是坚持一年,两年甚至更长的时间,需要的就是持续的毅力。
身边最真切的对比例子就是我和妹妹,我还记得大概两年前(不大记得清楚了)我们是差不多时候对瑜伽感兴趣的,然后每天跟着瑜伽软件练习,现在她已经考出了瑜伽教培,瑜伽已经成为了她的另一特长,而我还是初级的学习者。一方面可能是我对瑜伽的兴趣不是很浓厚,慢慢的形成了“食之无味,弃之可惜”的感觉,现在也是会练习,但目标还没有把它作为自己的一项优势逐步加深难度的练习,只是作为日常锻炼。
同样一件事情,可能也是最初相同的兴趣度,出现差距如此大的效果,我把它总结为:一件事如果坚持持续的去做,它慢慢的就会变成我们的兴趣并且对我们的人生来说有意义的事情。相反,如果我们只是“三天打鱼两天晒网”,那么原本对他的兴趣不但会消失殆尽,而且对我们来说也没有意义可言。
对于作者的品德之一--谦逊,我觉得是每个人都应该修行的一门思想行为。在我们的天性中,最难克服的莫过于骄傲。越掩饰越显现。讨论一个观点,当我们用谦逊的方式来表达而且如果碰巧我们的观点正确时,别人可能会更容易和愿意接受我们的观点而不产生排斥感。当然就像作者书中说的,当我们有了谦逊的品德并不表示骄傲不会出现了,因为当我们说自己足够谦逊时,可能我们又会因为自己的谦逊而骄傲了。每日自省应该是最有效的能帮助我们每天对自己的行为,对自己做的事情进行反思的方式了。
万物终有源,也许作者的好学,谦逊,正直,等等品德和习惯都源于他对善的修行而得到的反馈,我联想到《道德经》中有句话说:“上善若水,水善利万物而不争”。或许我们学习水的善,才能悟出水的柔,水的韧,水的刚。。。慢慢消除心中的恶,才能完善自己的品德体系。也许我们可以学习作者的方式,列出想要培养的品德,每周践行一个品德,确保践行的品德在践行过程中没有出错,慢慢的当所有列的都践行成功,我们就会发现美德已经成为我们的习惯日常。
所以加油,所有的美好!感恩读到这本书,可能不是完整版,但受益匪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