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师园+留园

2019-11-25  本文已影响0人  桔纱

1、分析留园大门至古木交柯处建筑空间转换和开合造景手法,绘制线路平面草图。同时,仔细体验网师园入口处线路并绘图,比较二者的相同和不同之处。

留园大门至古木交柯的这段是由廊道、建筑和景观场地组合而成的。整段路程虽短,当由于空间序列的巧妙使用,使得短短的路程产生不同的变化,做到了以小见大的效果。进入留园迎面而来的是吴下名园大厅,大厅的屏风上挂着四幅花鸟工笔画。从大厅右侧进入一个狭长的廊道空间,在廊道的左侧我们能看到传统的花窗,通过花窗我们可以看到窗外的植物景观。穿过狭窄的廊道后,我们进入了一个宽敞的空间,在这里只有一扇花窗与外界进行交流,从左面的门进去后,空间又突然缩小,并且通过植物的摆放,使这个窄小的空间不会显得过于单调,使空间尺度更加舒服。接着我们进入了整段路最宽敞的一个空间,这里除了一个景观小花园外,还连着留园大厅,是一个开敞空间。从留园大厅的右侧门由进入到狭窄的小空间,在廊道中,有个框景景观,在封闭的空间中用窗框将孤立的树木与廊道联系起来,经过狭窄空间后,我们便到了开敞的大空间古木交柯。在这里,我们能看到大的开敞景观造景,在北面有多个花窗可以欣赏到留园的建筑景观,充分使用框景和漏景的手法,使得整个空间延伸开来。

网师园+留园
网师园+留园
网师园+留园

网师园的入口和留园不同之处在于网师园是由厅堂和庭院交替连接起来的网师园的入口是一个停轿的大厅,网师园中的每一个大厅中都有一个屏风将空间分隔开来,楼与楼之间都是由一个小的景观院子连接起来的,在空间视觉上都是收缩规律变化,经过上述的分析对比,留园和网师园在空间的转换上是大致相同的,两个园都是由大空间和小空间的交替变化排序组合的;而留园更加注重框景和漏景的处理方法,使得整个入口处的景观都在变化,网师园的入口处理着重表现在建筑的形式上,对称的建筑看起来十分大气,开合变化没太多的形式。

网师园+留园 网师园+留园 网师园+留园

2、分析留园、网师园的空间结构及视线关系,分别配至少4副图片,并附文字加以说明;

留园的空间结构主要是建筑和山石围绕着中心的水域,通过人工山石堆砌地形,使留园的造景更加自然,建筑与建筑之间既独立又统一,每一座园建都与周边的环境有着或多或少的联系。通过山石的堆砌和植物的栽植将可亭建立在高处,仿佛耸立在高山当中,在中心水域周围布置了大大小小的建筑,并且在建筑的对面我们可以将全部建筑尽收眼底,让建筑看起来并不会显得单调,在尺度的处理上也是恰到好处。在中心水域周围布置了大大小小的建筑,并且在建筑的对面我们可以将全部建筑尽收眼底,让建筑看起来并不会显得单调,在尺度的处理上也是恰到好处。

网师园+留园
网师园+留园

揖峰轩的空间结构非常独特,在一个小小的庭院中堆放着大大小小的山石却不会显得压抑密集,反而会觉得深远错落有致,山石的比例高度和周围的环境建筑处理得非常恰当。冠云峰和冠云楼的空间结构可以看出景点于视距的距离是没有达到最佳的观看视觉的,因为无论在哪个角度我们都能发现冠云峰是比冠云楼要高的,并且冠云峰所处的水域是个小水域,倒影和周围的碓石植物对比起来显得冠云峰十分高耸。

网师园+留园

留园的景观视线关系非常清晰,在中心区域,建筑与建筑直接都能相互形成对景和漏景的关系;大多数的视线关系是由框景和漏景产生的。在可亭上我们可以看到绿荫、明瑟楼和涵碧山,在植物和堆砌地形的搭配下,使得每个建筑都半遮半掩,显得更加深远,讲小的空间延伸开来。站在闻木樨香轩上我们仍然可以看到明瑟楼还有其他建筑;在水域中心的岛屿的承托下,使得清风池馆看起来更加深远不可及,站在闻木樨香轩上我们仍然可以看到明瑟楼还有其他建筑;在水域中心的岛屿的承托下,使得清风池馆看起来更加深远不可及,站在明瑟楼前面的平台处,我们可以一览可亭的全亭风貌,在荷叶和山石的映承下,让可亭仿佛耸立于真实的山水中,站在清风池馆中我们能够透过左侧的花窗看到曲溪楼,通过柱与柱形成的框景观看濠濮亭。

网师园+留园
网师园+留园
网师园+留园

网师园的空间结构是以中心水体为中心四周建筑来形成的。通过人工堆砌山石来形成高低起伏的地形,并且建筑与建筑之间没有太多的空间,而是采用堆砌山石和栽植植物等手法来拉开建筑间的距离。水域的驳岸石头的堆砌形式是自然式的堆砌手法,使得整个水域看起来趋向自然,不会产生一种矩形的感觉。在一个小水域当中放置两座桥,桥与建筑之间的距离能够让水域在视觉上扩大,体现出小桥流水的感觉,在一个小水域当中放置两座桥,桥与建筑之间的距离能够让水域在视觉上扩大,体现出小桥流水的感觉。竹外一枝轩与集虚斋直接种植了竹子,将两座建筑之间过渡了,这样可以让两座建筑之间的距离拉开,产生景深的变化。在看松读画轩前堆筑了一座高耸假山石,将轩遮挡了三分之二,这样的空间处理可以将轩的与人观看的距离视觉拉远,使得轩更加神秘,起到漏景的作用。网师园的视线关系和留园的大致相同,都是由框景和漏景产生为主;网师园中心水域周围都是建筑,建筑与建筑之间都存在着看与被看的关系。

网师园+留园
网师园+留园 网师园+留园 网师园+留园 网师园+留园

3、体验留园中“石林小院” 空间的穿插渗透,草测并绘制其环境平面图;

三种空间类型及其面积大小、构成和分一是半开放的廊轩空间,主要是由柱廊和轩组成,是古典园林中最常见的一种空间形式。包括五部分:石林小屋的檐廊、半包围石林小院的临墙风雨廊以及面向石林小院,开敞的揖峰轩和洞天一碧,这四部分构成一个连续的整体,与所包围的石林小院构成整体,个院落空间的主体,另一部分位于东南角,由临墙风雨廊构成。总面积为102m2。二是开放的绿化空间,主要是植物栽植区,这些空间不但是主要的观赏客体,也是景观空间的主体,参观者可以进入驻足体验。分为三部分共六块,最主要的一部分是以石林小院为主体的中部四块绿地,是整个院落的主体,其他两块分别位于西边和南边,独立成院。总面积为189m2。三是门窗通透空间,也是石林小院群落中独特的一种空间形式。这部分本是一条连接南北的狭长封闭通道,属于建筑内部的实体空间。但其通过各种高低窗,空漏窗,大小窗,连续开窗与分段开窗,园门和方门等形式,把紧促的封闭空间处理成明暗相间,虚实相映,步移景异的魅力空间。这部分空间同时承载着三种空间的过渡,从北部的开放绿化空间到两侧的建筑实体空间以及半开放的廊轩空间,直至南部的开放绿化空间,正是这部分空间的出色营造,使得石林小院院落空间极富魅力。

网师园+留园
网师园+留园
网师园+留园
网师园+留园
网师园+留园
网师园+留园

4、网师园中“月到风来亭"或"殿春熙"二选一实测,并绘制平、立面图。

上一篇下一篇

猜你喜欢

热点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