所有的焦虑不过是想法而已,只要通过冥想,保持觉醒,就不会再被负面
《十分钟冥想》第五章,第六章
正念的主题:一是觉醒,二是对自己和他人的理解。培养好奇心:观察、留意自己生活的各个方面——行为方式、说话方式、思维方式。
获得头脑空间的关键是理解她人,要更有克制力、更有同理心、更能洞察自己的人际关系,或者三项都必须做到。
长期以来,给我们带来了困扰的一直都是自己心灵里面的事物。选择看待生活的角度,对负面思维模式更加警惕,从而避免深陷其中。更利于冥想。
当然,生活中,有些人,无论你多么善待,他总会挑出刺来。如果有人始终对你不友好,那就保持距离。
时常回想自己的幸福时刻,对自己拥有的东西报以感恩的心。
对别人善良时,会有快乐感。但也不要忘记对自己善良。善良使心灵变得更柔软、更具适应性、更易于修习。与人相处,换位思考,互相理解。
用冥想对心灵进行训练,就有可能培养出更稳定的态度,会得到更多的平静与泰然。
人生中难免会有压力和挑战,接纳的过程是发现我们需要对什么放手的过程。
人生,忙碌、紧张,所以不耐烦是无法避免的。如果能带着适度的好奇心来留意这种不耐烦,它的性质就会开始发生变化,它的动能就会莫名减弱,它对人的控制就会放松。
冥想的要旨并不在于成就和结果,冥想的要旨是学会觉醒,在那种自然的觉醒空间中更安然地安定下来。
灵巧地生活要求我们具备一定的妙观察智。只有对自己内心的空间越来越熟悉,更充分相信自己的本能,我们才能学会将这种妙观察智应用到日常生活中。
第六章 案例
1.詹姆斯的故事:一个非常成功的商人,在别人眼里,他是多么幸运,他的生活多么精彩。其实他长期处在焦虑状态中。但他没法跟别人说他处在持续的焦虑状态中。
他通过每天早上都进行静坐冥想,学会了与忧虑和平相处,强烈的焦虑感慢慢减弱了。
2.瑞秋:因工作压力和感情的矛盾引发焦虑,造成失眠,心里混乱、沮丧。
坚持每天早晨冥想十分钟,白天不打盹,每天晚上不看刺激性的电视,不玩电脑游戏。按时入睡。她学到了安睡应该是一个放松的时段,不是繁重的任务。三个星期后,她能自然而然的睡舒服了。
帕姆:抑郁,吃抗抑郁药物三年,头脑一片灰蒙,看不到生命的意义。感觉所有的一切都是错的,而且错在自己。
先要学会了解自己的抑郁情绪,然后理解这种情绪。与自己的抑郁心情交朋友。最终促使她对抑郁放手。每天坚持静坐冥想,同时观察自己的内心——无论当时是什么感受。
最终,她明白,所有的焦虑不过是想法而已,只要通过冥想,保持觉醒,就不会再被负面情绪伤害到。
……
当你焦虑时,把你的心灵想象成这一片蓝色的天空。不是那些想法、困惑和狂乱。而是心灵的深层实质,以及自然的状态。
回想一下你上一次感到非常开心、非常放松时的情形。然后再慢慢地想象,一个布满阴云的日子,没有蓝色的天空,只有大片阴沉沉的云。
这些云就是你心里乱七八糟的想法。心情好的时候时候,云蓬松柔软、洁白无瑕,看起来非常令人愉快。心情低落的时候,心中的想法非常的不愉快,即出现“阴沉沉的云”,就会感到非常难受,天空也就阴沉黑暗。
不能天空是大片阴沉沉的乌云,还是蓬松的白云,穿过云层就是蓝色的天空。蓝色的天空一直都在。
天空总是蓝的。云相当于我们的思想,当心灵忙于这些想法的时候,蓝色的天空就暂时被云遮蔽了。
这蓝色的天空就是头脑空间。不挣扎,不干涉,顺其自然,心静自然平和。
经验与行动:从接触这本书以来,就一直刻意练习冥想。很多次,心里的乌云,白云来了,赶走了,又来了……
一直只想要纯粹的蓝天,不停地驱赶云层。现在才明白,不需要挣扎干涉,要顺其自然与云层和平相处。站在旁观者立场,我们只是一个仰望天空的观看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