计网期末考点整理(第1,2章)

2020-01-08  本文已影响0人  dev_winner

特征1:组建计算机网络的主要目的是实现计算机资源的共享和信息交互;
特征2:联网计算机系统是相互独立的自治系统;
特征3:联网计算机之间的通信必须遵循共同的网络协议。

① 广域网(Wide Area Network ,WAN)
② 城域网(Metropolitan Area Network,MAN)
③ 局域网(Local Area Network,LAN)
④ 个人区域网(Personal Area Network,PAN)
⑤ 人体区域网(Body Area Network,BAN)

基本的网络拓扑结构 数据交换方式的分类

① 线路交换是面向连接的服务;
② 两台计算机通过通信子网进行数据交换之前,首先要在通信子网中建立一个实际的物理线路连接;
③ 线路交换在数据传输过程中要经过建立连接、数据传输与释放连接的三个阶段。

① 发送的数据与目的地址、源地址、控制信息一起,按照一定的格式组成一个数据单元(报文或报文分组)再发送出去;
② 路由器可以动态选择传输路径,可以平滑通信量,线路的利用率高;
③ 数据单元在通过路由器时需要进行差错处理,可以提高数据传输可靠性;
④ 路由器可以对不同通信速率的线路进行速率转换。

1、存储转发交换方式:报文交换(message switching)和分组交换(packet switching)。
2、报文传输:不管发送数据的长度是多少,都把它当作一个逻辑单元发送。缺点:①花费时间长;②存储空间利用率低。
3、报文分组传输:限制一次传输数据的最大长度,如果传输数据超过规定的最大长度,发送结点就将它分成多个报文分组发送。

报文与报文分组的结构 报文交换与分组交换过程比较示意图

① 由于分组长度较短,在传输出错时,检错容易并且重发花费的时间较少;
② 限定分组最大数据长度,有利于提高存储转发结点的存储空间利用率与传输效率;
③ 路由选择算法可根据链路通信状态、网络拓扑结构变化,动态地为不同的分组选择不同的传输路径,有利于减小分组传输延迟,提高数据传输的可靠性。

路由器的结点延时

① 面向连接服务数据传输过程必须经过连接建立、连接维护与释放连接的三个阶段;
② 面向连接服务的在数据传输过程中,各个分组不需要携带目的节点的地址;
③ 面向连接数据传输的数据收发顺序不变,因此传输的可靠性好,但是协议复杂,通信效率不高。

服务类型

① 语义:解释控制信息每个部分的意义,规定了需要发出何种控制信息,以及完成的动作与做出什么样的响应;
② 语法:用户数据与控制信息的结构与格式,以及数据出现的顺序;
③ 时序:对事件发生顺序的详细说明。

OSI参考模型结构

(1)物理层(Physical Layer):物理层利用传输介质为通信的网络主机之间建立、管理和释放物理连接,实现比特流的透明传输,为数据链路层提供数据传输服务。物理层的数据传输单元是比特(bit)
(2)数据链路层(Data Link Layer):数据链路层在物理层基础上,通过建立数据链路连接,采用差错控制与流量控制方法,使有差错的物理线路变成无差错的数据链路。数据链路层的数据传输单元是
(3)网络层(Network Layer):网络层通过路由选择算法为分组通过通信子网选择最适当的传输路径,实现流量控制、拥塞控制与网络互联的功能。网络层的数据传输单元是分组
(4)传输层(Transport Layer):传输层为分布在不同地理位置计算机的进程通信提供可靠的端—端连接与数据传输服务;传输层向高层屏蔽了低层数据通信的细节;传输层的数据传输单元是报文
(5)会话层(Session Layer):会话层负责维护两个会话主机之间连接的建立、管理和终止,以及数据的交换。
(6)表示层(Presentation Layer):表示层负责通信系统之间的数据格式变换、数据加密与解密、数据压缩与恢复。
(7)应用层(Application Layer):应用层实现协同工作的应用程序之间的通信过程控制。

OSI环境示意图 OSI环境中的数据流 TCP/IP参考模型与OSI参考模型层次对应关系

(1)主机—网络层:它负责通过网络发送和接收IP分组。主机—网络层并没有规定具体的协议,它采取开放的策略,允许使用广域网、局域网与城域网的各种协议。
(2)互联网络层:TCP/IP参考模型互联网络层的协议是IP协议。IP协议是一种不可靠、无连接的数据报传送服务协议,它提供的是一种“尽力而为”(best-effort)的服务。互联网络层的协议数据单元是IP分组
(3)传输层:负责在会话进程之间建立和维护端—端连接,实现网络环境中分布式进程通信。定义了两种不同的协议:TCP与UDP。TCP是一种可靠的、面向连接、面向字节流(byte stream)的传输层协议。TCP协议提供比较完善的流量控制与拥塞控制功能。UDP是一种不可靠的、无连接的传输层协议。
(4)应用层:TCP/IP应用层基本的协议主要是:远程登录协议(TELNET)、文件传输协议(FTP)、简单邮件传输协议(SMTP)、超文本传输协议(HTTP)、域名服务(DNS)协议、简单网络管理协议(SNMP)、动态主机配置协议(DHCP)。

ISP:Internet服务提供商(Internet Service Provider)。
ICP:Internet内容提供商(Internet Content Provider)。
IXP:Internet交换点(Internet eXchange Point)。
网络协议标准化组织:国际电信联盟(ITU)、电子工业协会(EIA)、国际标准化组织(ISO)、电气电子工程师协会(IEEE)

串行通信与并行通信 单工、半双工与全双工通信 同步传输 异步传输 数据与数据编码方法 模拟数据信号的编码方法
调制速率(baud) 多相调制的相数 log_2^k 数据传输速率(bps)
2400 QPSK-2(k=2) 1 2400
2400 QPSK-4(k=4) 2 4800
2400 QPSK-8(k=8) 3 7200
2400 QPSK-16(k=16) 4 9600

① 每比特的周期T分为前T/2与后T/2两部分;
② 前T/2传送该比特的反码
③ 后T/2传送该比特的原码

① 每比特的中间跳变仅做同步使用;
② 每比特的值根据其开始边界是否跳变来决定;

③ 每个比特开始处若发生电平跳变,则表示传输二进制0;不发生跳变则表示传输二进制1。

数字数据信号编码方法示意图 PCM的工作原理示意图 PCM的采样过程示意图 PCM的量化规程示意图 调制器、 曼彻斯特编码器与PCM编码器的比较

调制器、 曼彻斯特编码器与PCM编码器的区别:

① 调制器用于频带传输中,通过调制器可以将计算机产生的二进制数字信号转换成模拟信号,通过模拟线路去传输;
② 在基带传输中,曼彻斯特编码器将计算机产生的二进制比特序列转换成适应数字通信系统传输的数字数据信号
③ 若在基带传输系统中传输语音信号就需要选用PCM编码器。PCM编码器可以将模拟的语音信号转换成数字的语音信号

时分多路复用(TDM)
频分多路复用(FDM)
波分多路复用(WDM)
码分多址(CDMA)
正交频分复用(OFDM)

时分多路复用工作原理示意图 空中接口、信道、移动台与基站

(1)将站发送的每一个比特时间再划分为m个短的时间片,每个时间片称为一个码片(chip)。通常m为64或128。为了使工作原理讨论简单起见,假设m=8。
(2)给每一个站分配一个唯一的m位的码片序列(chip sequence)。例如,给A站分配的一个码片序列是S=00011011。当A站发送二进制数据1时,实际发送的是S=00011011;而发送二进制数据0时,实际发送的是S的反码11100100。为了计算方便,将S的码片序列记为(-1-1-1+1+1-1+1+1),S反码的码片序列记为(+1+1+1-1-1+1-1-1)。
(3)CDMA的一个重要特点是:给每一个站分配的码片序列是唯一的,同时不同站的码片序列是正交的。假设B站分配的码片序列是T,那么 S \cdot T = \frac{1}{m} \sum_{i=1}^{m} S_i T_i = 0。(其为向量的内积运算)
(4)实现CDMA工作原理还需要有两点保证:一是所有的站所发送的码片序列都是同步的;二是如果B站接收了A站的码片序列,那么B站应该知道A站分配的码片序列。这两点需要由移动通信系统来保证。
(5)如果A站向B站发送了二进制数据1,那么B站用A站的码片序列计算的内积应该为1;如果A站向B站发送了二进制数据-1,那么B站用A站的码片序列计算的内积应该为-1;如果不是A站发送的数据,那么B站用A站的码片序列计算的内积应该为0。

上一篇 下一篇

猜你喜欢

热点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