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师芸陌家诗深度思考

【媛日省记20180920】

2018-09-20  本文已影响132人  芸陌么么哒
【媛日省记20180920】

经常通过与别人聊天,来获取新的灵感。

今晚与华妹妹走了几圈公园,看似我说了很多她在受益,实则我自己也受益匪浅。

那是因为:

①她提出难题,虽说我在帮她分析,其实那些问题同时也是我了解更多孩子的个案和素材。

和她一起讨论出来的解决方案,在将来我自己遇到类似问题时,或许就不会抓狂,不会束手无策。

②与她讲某种能够引动全班的我的做法时,我需要将之前零碎的策略重新打包整理,将当时的突发奇想根据效果来优胜劣汰。列举出那些行之有效的部分,将其系统出1、2、3、4来。

这种思考对我来说,本就是反思后的提升。

③做教育这个事,好的做法真没必要藏着掖着。被保护起来密封起来的“绝招”或“秘方”,离开教育这个体系,都会变得一文不值。

我们做教育的初衷,就是让我们的未来更加美好。

你的好的做法推而广之,说保守了,能让更多孩子受益,更多家庭受益;说夸张了,势必美好一个社会一个国家一个世界。

在我们老去后的将来,这群成长起来的孩子们当道之时,如果仅仅因为我们此时为他们提供了优质的教育,而使得我们那时能享受到安详平和、孝恭礼让、衣食无忧并舒心健康的社会环境,目前这点点付出又何足挂齿?

将所谓的教育小九九被“犹抱琵琶半遮面”的做法,就显得多么卑劣。

④通过尽我所能为孩子们提供良好的教育,“知无不言,言无不尽”地与人分享自己的心得与做法,我没有时间去思考我能从中得到什么。

凡事,想到去做就是了。

很多同事不理解我,觉得或许我很张扬很显摆很卖弄很自以为是,但我明白,我只是想通过试验、实践,将一些美好的属于教育类的东西系统化。

如果我能在做的同时,又同化一些老师,大家一起给更多孩子提供获取知识的乐趣与成长的希望,我就很是忘乎所以。

至于看不惯我的同仁们,我也理解他们。或许他们从没想过有我这样想法的人在自己身边,或许他们根本不相信有“无利不起早”的老师。

无论怎样,爱谁谁去。批评的叫好的评价我全部接受,但一无情绪,二不在意。

⑤世上没有一棵只长树干的大树,那世上也不可能有一个只会学习就能走入成功的孩子。如果学校教育单一到了唯成绩论,到了三句话不离“学习”的地步,孩子们势必会因为枯燥乏味而抵触,抵触老师,抵触上学,抵触学习。

以“学习”为主干,丰富孩子们主干外的“温柔地带”,或许这才是正“道”。

生活中,我们发现有些树已老成空皮,树干已缺失,支撑其顽强生命的,是那些曾经的旁枝侧节。

学生亦是如此。大部分学生从“学习”中获利,从学习中汲取营养,而真的有个别孩子,是通过他的某一项爱好而鹤立鸡群的。

我们做班主任的,如若能承认学习之外的“温柔地带”存在,然后再想方设法为其铺设此地带的舞台,让他们的学校生活,变成被甜蜜包裹着的竹签——棉花糖。我想,这会是他们想得到的最幸福的教育。

我们为他们搭建的舞台,就是孩子们多种可能性的预设,也是很多学习一般的孩子获取自信心与他信感的地方。如果没有此“软装备”,大部分孩子吊在“成绩”那条棍上,只会越来越疲惫,越来越刷不到存在感。

⑥同时,我们还可以用这个“温柔地带”去调节孩子们的学习节奏。

这个世上,人们大多只看重“有用”的东西,而常常忽视那些“无用”的。

比如,语数外为主科,史地生政为副科。主科学好了成绩就能一直好,副科差不多就行了,将来高考也不考多少。以高考考什么来给所学科目打了“有用”与“无用”的标签。

再比如,画画又不能当饭吃,学门手艺将来好有饭吃。我们以是否能混到饭来标注可学类型。

再比如,看课外书又能干嘛,考试又不考。以考试是否考来标识哪些书可看。

……

“有用”与“无用”都具有不稳定性,常常此一时彼一时,也常常根据环境变化而交换角色。如中学时弱化的生物知识,在将来的生活中会比函数应用广泛得多。

“有用”是物质性的,它总是以满足个人身体的欲望而被定义。被身体需要,就是“有用”的。

而“无用”是精神性的。它因调节人的意志或精神而被人视为“无用”。

真的我们活得只剩下物欲而不讲精神愉悦了吗?不是的,我们总说要“身心”俱健康。

比较讽刺的是,我们崇尚的那些圣人们,都是将“无用”的知识看得比“有用”的重要得多。

更具讽刺意味的,是指导我们评价我们成年后生活的,或许正是那些我们曾经获取到的“无用”知识。

因此,为师的,做教育的,是否该重新审视一下一些被我们所轻视了的教育内容。

比如文明礼仪,比如劳动体能,比如传统美学,比如品德修养,比如情商逆商,比如孝顺谦卑,比如爱的能力等等。

让孩子成为一个立体的人,而非“纸片人”,遵从自然规律,以此来选择我们学校教育的“可为”与“不可为”行为,才是科学的教育吧?

            2018年9月21日凌晨0:49自省完

上一篇下一篇

猜你喜欢

热点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