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工博会观展报告
上海工博会观展报告
初见
从ERP 、MES数字信息管理发展到现在的AR虚拟、边缘计算、数字孪生等,新的概念在不断地出现、实现,工业从自动化正在进入智能化的时代!
这次在会展上看到自己平时仅在概念上看到的内容,已经切实变成了实际落地的项目,感觉是家家户户都是在大谈数据上云、智能制造了。一种智能制造的春风吹过来,各种工业互联网系统迅速拔地而起,一片“百花齐放”的景象。在惊叹在外面公司的技术发展迅速之余,也反思自己平时做开发的一些不足,这是就是我首次看到会展的感觉。
展会过程
于是这几天里,我细心地去观察和了解每个展位的产品。总的来说,看过各家展厅的产品,还是能够看出里面的框架是大同小异的,隐约地嗅到相似的界面风格,或者明显就是一个通用前端框架的模型仅仅替换样式而已,实际并没有用户的业务逻辑在里面。这也从侧面可以看出,能够真实地把技术应用到实际生产中的用户实际并不多。
同时我也总结了一些观展的技巧和询问的话术。
比如,我可以很大方地叫一名工作人员过来,让他给我讲解讲解,这是怎么实现的?我可以提出自己的需求,看对方能够解决什么,别人能够做些什么。毕竟在展会上,过多的技术不能看到内容,但是在需求上面,可以发挥自己的想象去探索。
当然,也有些展厅里面有一些开发工程师在里面。例如在联通的展厅上,发现其中一位小哥,其实是联通公司的合作方而过来展示的。在聊了几轮后,他反而很热情地给我讲起他们自家公司的事,还给我看了他们自家的产品,确实是一家落地的项目,已经在线下运行了(大家作为技术出身,聊起来也容易。在此我进一步了解他们的边沿计算方案,以及数字孪生究竟是什么)。
另外还有的不大展厅,是某几个人创业的公司仅带有自己的项目,这都是我与他们聊完之后,回来拿名片细看才知道刚才跟我聊的人居然就是这就公司的CEO。
在这些人里面,都让我感受到了大家在技术应用和创新上有着巨大的热情。
行业痛点
作为一名开发人员,其实还没有接触到具体业务,自己还是很“迷茫”的,毕竟要了解用户的需求是什么,才能结合做到有用的业务逻辑。于是通过这次展会,我能从中了解到具体的用户业务和行业痛点。
通过这次展会,总结了一些制造业行业常见的痛点:
- 成本高:人力成本高、停机时间长、备件损耗大
- 设备有效运行时间短、维保效率低、统计耗时长
- 设备故障率高、设备寿命短、产品良品率低
- 加装传感器等硬件的方式成本高,改造带来的新问题
- 生产过程中质量、工艺、设备问题不能预测
- 解决方案方式非标,可复制性差,共享推广程度低
- 探测手段不足,主要靠人工经验
- 发现和解决问题的时间长,响应慢,效率低
当然,里面内容还是有些“虚”的,毕竟,长、高、低,这样的词语其实都是相对的,何谓一个标准?高究竟高到什么程度?还是带有一定的困惑。但是,现在既然使用了计算机和人工智能,相信提高是巨大的。也正是因为要这些痛点,才有了技术出发的初衷。
解决方案架构
各个公司的产品系统,面对行业各种痛点都给出了解决方案,五花八门。而所有的产品系统里,我在架构上大致还是可以归纳为,以下5个层面的。
当前的架构
- 物理层:生产设备、人
- 感应层:传感器,手机数据的设备,网关
- 网络层:传输数据、网关(数据上云)
- 平台层:软件,操作系统,数据库(边缘侧设备)
- 应用层;各种管理系统软件、移动端APP
在以上的架构平台,也是目前大部分企业门在践行一套理论架构。当然,在对未来的新一代智能工厂理念,在人工智能技术成熟发展下可以想象到新的架构:
未来的架构
- 创造价值层(大数据,AI )(知识、模型世界)(IT)
- 研究价值
- 开发价值
- 制造价值
- 提供价值
- 计算机网络层(虚拟,IT)(信息世界) (OT)
- 从数据到信息
- 基于具体业务IT (MES、ERP等软件)
- 物理层(实体、实物、传感交互)(物理的世界)( 目标产品)
- 3M(材料,设备,人)
- 工具(空调,能源等)
- 流通品,运输器械
- 客户
自省与未来
资源缺乏的未来,我们需要更加重视和提高一起资源的利用率。因此工业以太网行业还在不断上升,伴随新的技术出现,各种产品业内百花齐放,还有巨大的发展空间。问题是,需要跨越工业和互联网的这一段鸿沟,不管是传统工业制造业还是互联网行业,都需要要有各种专业人才来维护。
回顾自己,平时在工作上所关注的细节比较多,在代码上面的细化和精耕细作,这是一种工匠的精神。而在展会回来,提醒我的是作为一个行业的趋势以及项目发展的大局观。而且更多的是,了解其他公司的产品形态,给自己带来更多的开发层面的灵感。
说了这么多,还不是自作聪明的技术层面?关键是顾客要什么,要给顾客提供什么。彻底的数据收集并没有过多意义。得让相对的人监控相对的数据,得关联相对的异常处理步骤,得有相对的数据分析。最后看顾客要什么。
自己目前开发的设备管理系统,相比外面公司的产品确实有一定的差距,但本质上是在产品定位方向上的不同。毕竟大部分软件公司行业都是以各行业用户为,而我的目标产品目前就应用于数控设备上面,在业务上比较深入和定制,可以根据我司的底层数据来做出更多的信息展示,这是一般的软件公司所不能做到的。
所以,虽然别人已经在做汽车,我们还是在做车轮子,相对于他们的概念车,我们实际的轮子更加真实,重点是我们公司的可是有石油在手上的人。